中原大學中正樓改名 教團憂激起更多對立 什麼是轉型正義?
中原大學日前為響應轉型正義將校園內的「中正樓」更名為「智信樓」,此舉引起學生議論,教育工會理事長認為,政府轉型正義恐引起更多對立。

中原大學3月11日公布,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校園內的「中正樓」更名為「智信樓」。對此,教育部給予肯定支持,表示目前列管教育部部屬機構及高中以上學校,仍有81校、105項權威象徵,若學校計畫移除,政府可協助申請補助。
但此舉卻引發學生反彈,認為「沒必要」、「學校應該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吧」;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也表示「轉型正義是希望消除歷史傷痕,這樣恐會造成更多對立」;不過也有人贊同,認為這樣才能落實轉型正義。針對中正樓更名一事,網友意見兩極。
響應轉型正義 中原大學將中正樓更名為智信樓
近年教育部為促進轉型正義扎根學校,去(2024)年底公告「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辦理轉型正義教育實施計畫」,只要符合7種項目即可申請補助,補助內容為,如果以學校單位、社團或民間團體辦理申請,補助金額以新臺幣30萬元為上限;以學校教職員工生辦理申請,補助金額以10萬元為上限。
今年初教育部再次召開會議重申「要求學校清除威權象徵等任務」,中原大學在前(11)日即率先將校園的中正樓,更名為「智信樓」,並說明此舉為依法行政,秉持基督愛世信仰,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持續在教育領域堅守崗位砥礪前行,也是命名「智信樓」的初衷。
轉型正義爭議!教育工會:恐將引起更多對立
對於近期轉型正義引起的熱議,《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採訪到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她認為,蔣中正銅像、中正堂等僅是象徵一段歷史過往,政府轉型正義目的是希望消弭歷史傷痕,促進族群和諧,但平常與中正相關的物品放置在那,民眾並不會有特別感受,政府立法拆除,反而激起負面輿論。
理事長舉例,自己身為賽德克族,並不會因歷史悲歌仇視日本人,而是應該要記取教訓;政府此舉反而顯得更專制,恐會造成族群對立。
轉型正義雙面刃 何謂轉型正義?
中原大學校園內的中正樓,主要為辦理畢業典禮、迎新活動的地點,對許多學生而言承載著重要回憶,更名為「智信樓」後,校內學生認為「都已經到大三了,突然改名有點莫名其妙」、「覺得保持原狀就好,學校應該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這件事相較次要」,也有校友出於往昔情懷希望保留原本的名字。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更名基於轉型正義而言是必要的。轉型正義的定義為,國家從專制獨裁統治過渡到民主社會,針對過去人權迫害的情況,以政府的力量重新予以審視和調查,追究加害者的責任,還受害人公道和正義,給予補償;部分網友對除去「中正」、「中山」等威權意味字詞命名的轉型正義持正面態度「轉型正義不是怨懟、滿懷悲哀的哀嘆歷史,而是記取先輩爭取權益、追尋自由之精神」、「透過轉型正義,感謝先烈,我們才有現在的民主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