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愛看「甄嬛馬拉松」?聊天室結合時事梗 經典橋段年年帶出新話題
每年農曆新年必看的《甄嬛傳》馬拉松直播今年創下觀看人數新高!這部經典宮廷劇為何經過14年仍能歷久彌新?
經典宮廷劇《後宮甄嬛傳》自2011年開播至今已經邁入第14年,走過漫長歲月卻依然不減其熱度,每年農曆新年由GTV八大電視在YouTube上播出的24小時馬拉松直播都吸引大批觀看人潮,今年更是創下高峰8.3萬人次的新紀錄。究竟這部劇為什麼能夠歷久彌新,並且被奉為經典呢?一起來看看吧!
《甄嬛傳》發展特別文化符號 農曆新年直播馬拉松成為傳統
《甄嬛傳》縝密的劇情設計、考究的妝髮造型、立體鮮明的角色刻畫,讓這部劇成為許多人心目的宮鬥劇天花板。不只經典橋段被反覆回味,台詞、劇情片段逐年下來更是已經迷因化,在社群留言區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人使用「甄嬛體」、「甄嬛梗」或劇中的相關梗圖,也出現「清宮迷因Qing's Memes」、「研究生攻略」這類以甄嬛迷因為主要發文素材的粉絲專頁。
對許多人而言,《甄嬛傳》多年下來已經成為一種特別的文化符號,徹底融入了日常生活。除了該作本身的內容以外,其實近幾年興起的「甄嬛馬拉松」也是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YouTube頻道興起直播影片風潮,2021年八大電台YouTube頻道「GTV DRAMA 八大劇樂部」開始以台灣偶像劇《終極系列》嘗試進行24小時直播馬拉松,2022年則首度在農曆新年推出《甄嬛傳》馬拉松直播,引發熱烈迴響,也從此開啟了過年的甄嬛馬拉松傳統。
觀看人次、網路聲量皆創新高 2025年甄嬛馬拉松受高度關注
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甄嬛馬拉松」近3年的網路聲量共有37,424筆,從趨勢圖中可以明顯看出聲量高峰皆集中在農曆新年期間,並且今年(2025)的討論度和前兩年相比創下了新的高峰。在甄嬛馬拉松於2022年首次播出後,2023年由於知名粉絲專頁「清宮迷因Qing's Memes」的推廣,帶動了網友討論。2024年農曆新年,甄嬛馬拉松依然維持著一定的討論度,雖然網路聲量較2023年低,但在這一年的直播中創下了6.1萬人同時在線收看「皇上駕崩」的觀看人數紀錄。
今年的甄嬛馬拉松則再創新高,除了網路聲量衝高之外,觀看人數也突破歷年紀錄。第二輪「滴血驗親」有高達7.8萬人在線觀看,第4輪「皇上駕崩」則將觀看數衝高到8.2萬人次,在之後的公祭場面更一度上升到8.3萬人。不管是網路聲量還是在線觀看人次,都顯示出今年的甄嬛馬拉松受到高度關注和討論。
聊天室是靈魂!劇情節合時事年年有新梗
甄嬛馬拉松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直播聊天室的活絡。雖然每年播出的都是相同的內容,但聊天室卻能夠年年有新梗。除了台灣人最愛的諧音梗外,每年總有許多網友能發揮創意結合時事,誕生有趣的新梗,像是疫情期間出現的「大清can help」,以及今年因柯文哲弊案出現的「朕」與「年羹堯」梗、搭上「刪預算」時事所出現的各種預算梗等等。
從中可以發現,聊天室和時事的緊密連結,也是甄嬛馬拉松歷久不衰的原因。例如今年馬拉松的超高觀看人次以及網路聲量,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今年有許多能夠與之結合的時事話題,帶動網友討論。今年更首度出現「可口可樂」及「逆水寒」等直播贊助商,並且將一路播至2月17日。
滴血驗親、皇上駕崩每年必看 甘露寺、安陵容成熱門話題
不只有時事梗,許多經典劇情及人氣角色,也都是大家每年再三回味這部作品的理由。從「甄嬛馬拉松」近3年的網路探索概念可以發現,「滴血驗親」(滴血認親)、「皇上駕崩」等經典橋段為最主要的討論主題之一,每年也都創下觀看數高峰;將雍正帝一角演得出神入化的演員陳建斌,也總在馬拉松播出後受到關注;在劇中多才多藝、後期黑化的安陵容一角,更是每年都創造許多話題和新梗,也是被網友取過最多代號的角色。
此外,被封為「全劇最難看」的「甘露寺」劇情,也是每年必被提起的話題。在這個甄嬛出宮修行的段落,既沒有精彩的宮鬥情節,果郡王和甄嬛的情愛故事也讓人難有共鳴,因此當劇情進入甘露寺,總會被大家視作休息時間,聊天室人數也會銳減,成為甄嬛迷間的一種默契。去年直播期間更有網友發起「請八大電視今年的《甄嬛傳》馬拉直接跳過甘露寺」活動,而八大電視也真的回應網友期待,在最後一輪直播中播出「『跳過甘露寺』一鍵回宮特別版」,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2年02月09日至2025年02月07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甄嬛馬拉松』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探索概念」(註2)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註5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