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英熙娃娃」?為什麼叫「英熙」?《魷魚遊戲2》「她」一週網路聲量逾2萬
《魷魚遊戲》中極具代表性的恐怖「英熙娃娃」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你知道它的命名由來以及設計原型出自哪裡嗎?
人氣韓劇《魷魚遊戲》(오징어 게임)第2季將在12月26開播,近期也出現許多相關宣傳活動,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1.2.3. 高雄人」就引發許多關注和討論,尤其漂浮在高雄港海面、高達13公尺的巨型「英熙娃娃」更是最大的亮點,也讓許多沒有看過《魷魚遊戲》的人對它產生好奇。其實有不少《魷魚遊戲》的粉絲都不太清楚這尊出現在「123木頭人關卡」的娃娃名叫「英熙」,究竟「英熙娃娃」為什麼叫「英熙」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雄宣傳活動爆紅!《魷魚遊戲》英熙娃娃進駐港口
《魷魚遊戲2》在高雄的宣傳活動讓13公尺高的巨型「英熙娃娃」矗立高雄港,吸引許多粉絲前來拍照打卡,也讓先前沒看過《魷魚遊戲》的人對這尊娃娃產生好奇。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可以看見「英熙娃娃」近一週的網路聲量高達22,906筆,其中的高峰出現在活動開幕日(21日)的隔天(22日),21日當晚精彩的無人機表演和大量「粉紅守衛」現身的「粉紅派對」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進而提升了大家對「英熙娃娃」的關注。
「英熙娃娃」在《魷魚遊戲》第1季的「123木頭人」關卡現身,身為遊戲的第一個關卡,英熙娃娃冰冷的面容和音調呆板的「무궁화 꽃이 피었습니다」(木槿花開了/123木頭人)讓人印象深刻,每一次回頭後以機械眼珠殘酷掃視玩家是否移動、將違規者無情射殺的情節,更是讓人不寒而慄。也因此小女孩外型的英熙娃娃,在《魷魚遊戲》播出後成為恐怖的象徵。
為什麼叫「英熙娃娃」?原型其實來自韓國課本
為什麼這尊娃娃名叫「英熙」?又為什麼以小女孩的外型設計呢?其實「英熙」是韓國在1948年至1987年的教科書中經常出現的插圖角色,韓國課本的經典插圖角色除了小女孩「英熙」外,還有小男孩「哲秀」。「哲秀與英熙」(철수와 영희)在1964年成為韓國課本的主要插圖角色,是許多韓國人的兒時回憶,這兩個名字同時也是1960年代韓國的「菜市場名」。此外,「哲秀與英熙」也曾在2005年被拍成同名電影,對韓國人而言,這兩個插圖角色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魷魚遊戲》中,所有關卡皆為韓國人在小時候會玩的遊戲,除了和戲劇同名的「魷魚遊戲」外,還有「123木頭人」、「戳椪糖」、「拔河」、「打彈珠」等等。在「123木頭人」關卡中,殺人機器人「英熙娃娃」也採用了韓國人的兒時回憶,以課本中的小女孩為原型。小女孩從原先單純天真的形象,轉變為冰冷、面無表情的審判者,這樣的反差讓「英熙娃娃」的恐怖程度更上一層樓。
《魷魚遊戲2》宣傳超精彩 巨大英熙娃娃降臨多國城市
「英熙娃娃」因《魷魚遊戲》爆紅後,被許多網友認為是「最恐怖娃娃」,甚至有人覺得「超越安娜貝爾」。而這尊可怕的娃娃其實也真實存在,是劇組中的美術組特地製作的巨型裝置,拍攝結束後曾短暫被放置在韓國忠清北道鎮川郡的一間馬車博物館展示,不過由於當時前往朝聖的劇迷數量太過龐大,再加上劇組的要求,英熙娃娃後來已經被封印。在這次《魷魚遊戲2》的宣傳中,英熙娃娃也在世界各國的城市出現,除了高雄的海上英熙娃娃外,韓國新世界百貨、馬來西亞安邦坊捷運站(Ampang Park MRT)、泰國曼谷昭帕耶河沿岸等處都有大型英熙娃娃出沒。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12月17日至2024年12月23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英熙娃娃』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