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股狂飆!市值型ETF爆紅 網友最愛關鍵字曝光—公開長期穩健增值的秘密
市值型ETF因結合穩健與增值特性,吸引大批投資人參與,從分散風險到低內扣費用,再到成分股的長期優勢,這類產品的熱度居高不下,成為投資者的熱門話題。
這幾年,台股的熱度持續攀升,投資幾乎成了全民運動。2024年,台北股市加權指數全年上漲了5104點,漲幅達28.47%,表現僅次於漲幅28.64%的那斯達克,堪稱全球股市的「坐二望一」。其中,ETF更是成為投資的顯學。
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資料,目前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投資ETF,而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日,台灣ETF的檔數已達263檔,總規模突破6兆元。
為什麼ETF成為投資人的新寵?簡單幾步,就能擁有一籃子精選股票,免去繁瑣的選股煩惱,輕鬆參與市場。對於忙碌的投資者來說,定期定額投入ETF是一種超省心的策略,不用天天盯盤也能穩健成長!遇到短期波動,還能藉由攤平成本穩住步伐,讓投資更從容。這種「長線釣大魚」的投資方式,正在快速圈粉新一代投資人。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過去一年(2024/01/18~2025/01/16)關於「ETF」的討論,出現了「市值型、配息、規模、成分股、動能、長期、大盤、績效」等熱門關鍵字。由於2024年大盤飆漲,最多人關注的焦點為「市值型」,網友表示「市值型漲到最後賣一股撐半年啊」、「退休後應該是市值型轉成抗波動資產吧」、「存大盤才不容易被背後動手腳吃豆腐」;也有不少人討論成分股、動能等選股策略,「動能就是00733」、「漲蠻多的ETF普遍是用『動能選股』的方式,追到不少強勢股」。
在ETF的多元選擇中,「市值型ETF」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品項之一,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近一個月(2024/12/20~2025/01/19)「市值型ETF」網路聲量,累積6,861筆。2024年10月18日,台股重回2萬3千多點,不少網友開始將討論焦點從高股息ETF轉向市值型ETF;2025年1月12日,不少人聚焦一篇以「市值型ETF投資法是不是其實很困難」的貼文,原Po指出有一本書提到市值型ETF長期表現優於高股息ETF,但投資者需極大耐心,原Po認為看似簡單的理論在執行中卻充滿挑戰,引發討論。
有網友認為,「沒人說穩贏,但市值型就是平均報酬,整個市場爛,其他投資者也是這樣」、「買市值型的就像公務員心態,可以得到一般的平均報酬」、「我覺得不管市值型還是高股息,都是買下去存起來不管它就對了」、「市值型不會讓你翻身,壓對個股才有可能,不過風險也大很多」、「要長抱最簡單的方法是刪App,一年裝一次買入」。
進一步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揭曉近一年(2024/01/18~2025/01/16)探討「買市值型ETF」的5大原因。市值型ETF因其增值潛力而備受青睞,核心概念是「追求最佳報酬=市值型」,因為整體股票市場市值長期呈現向上趨勢,對於追求穩健長期投資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No.1 資本增值潛力
市值型ETF因其資本增值潛力備受關注,投資於市值最大的龍頭企業,使其具備穩定的成長性和市場優勢,隨著經濟發展,能有效帶動投資組合的價值提升。此外,這類ETF的「動能因素」也至關重要,其成分股多為市場上具競爭力且擁有營收增長動力的企業,為ETF價值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透過深入分析這些動能,投資人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場上升趨勢,同時實現穩健的資本增值,進一步彰顯市值型ETF的投資優勢。
例如,即將於2月24日至2月26日公開募集的富邦台灣旗艦動能50ETF,以台灣市值前200大的大型企業為選股基礎,結合市值型的穩定性與動能型的增值潛力,精選出50檔大型強勢股作為成分股。該ETF不限單一產業,涵蓋電子、半導體、金融等台灣經濟核心產業,專注於捕捉具有輪漲機會的標的,避開漲幅已到頂或動能轉弱的個股,將資金聚焦於仍有潛力上漲的企業。
此外,這檔ETF將以銅板價10元發行,並採用季配息機制,透過平準金調節收益波動,為投資人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對於看好台灣市場長期成長,同時重視資本增值與動能投資的投資者而言,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No.2 分散風險
ETF的一大優勢是能分散風險,讓投資人不必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市值型ETF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這項優勢。
市值型ETF的成分股多來自市值最大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整體發展更加穩定且具抗風險能力。此外,這些龍頭企業來自多個產業,透過多樣性配置,使投資組合能同時受益於多個市場趨勢,進一步降低單一產業波動的影響。
為了保持市場優勢,市值型ETF還會根據市場變化定期調整成分股,淘汰市值下降或表現不佳的企業,確保投資組合始終處於市場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提升分散風險的能力。
No.3 內扣費用較低
低內扣費用也是市值型ETF的一大優勢,內扣費用是投資人只要「持有」ETF,不論是否獲利均會產生的成本,並且會直接從ETF淨值直接扣除,投資人每日看到的ETF淨值,都是已經扣除內扣費用的金額。ETF的內扣費用包含經理費、保管費、ETF成分股的買賣周轉成本,和其他雜支。
在台股ETF中,相較於高股息ETF和產業型ETF,「市值型ETF」的內扣費用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市值型ETF追蹤市值加權指數,調整頻率較低,換股成本相對減少,能更有效保留投資收益。相較之下,高股息、產業型ETF需要頻繁調整投資組合,確保策略不會鈍化,自然週轉率越高,付出的交易成本也較高,長期下來對收益的影響也更明顯。有網友形容:「高股息看似穩定,但稅金、手續費加上二代健保費,實際勝率少了一點。」
因此,市值型ETF對於注重投資成本與長期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會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網路溫度計】提醒您-
本文依據網路社群的討論數據做撰寫,不代表任何推薦立場。任何投資皆有風險,請謹慎評估。
分析說明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針對討論『ETF』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1月18日至2025年01月16日。
針對討論『市值型ETF』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2)作為本分析依據。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01月19日、2024年01月18日至2025年01月16日。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註2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