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拜習會首提賴清德?國安局查證打臉:恐為認知作戰

拜習會於APEC峰會期間登場,雙方進行了交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中就台灣問題、民主與人權等議題劃下4條紅線,明確表達中國的立場與底線。

by 陳宣懿
習近平在拜習會首提賴清德?國安局查證打臉:恐為認知作戰
image source: X/President Biden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6日在秘魯會晤。會後,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拜習會上點名台灣總統賴清德,並強調美國應認清賴清德與民進黨的「台獨」本性,慎重處理台灣問題,明確反對「台獨」,支持和平統一。然而,根據國安局查證,會中並未提及「賴清德」三字,國安局不排除這是對岸進行的認知作戰。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指出,實際上拜習會中並未提到賴清德,中國官媒的報導可能是揣摩領導人意圖,補充相關說法,也可能屬於認知作戰的一部分。劉嘉薇分析,中國此舉可能是試圖將兩岸衝突的壓力轉嫁至賴清德及民進黨當局身上,但事實被揭露後,反而可能引發台灣民眾的反感。

劉嘉薇進一步表示,習近平在拜習會上談論台灣問題,對台灣形成一定的言語壓力,加之此前的環台軍演,已構成軍事壓力。她建議,台灣若想減輕壓力,應多運用軟實力發聲,透過文化、經濟及科技等領域展現影響力。同時,在政治上採取避險策略,避免過多的言語衝突,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外部挑戰。

習近平首次點名賴清德?中國學者批「民進黨誤判不利台灣」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日期:2024/11/16~2024/11/17)期間統計調查,「習近平與賴清德」近兩日在動詞方面的熱門關鍵字,出現「會晤、誤判、顛倒、分歧」等字詞。

「誤判」一詞的討論多源於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仇長根的發言,他指出,習近平自上任以來,從未直接點名台灣領導人,因此若點名賴清德,將是一個罕見的舉動,反映出賴清德在台獨路線上越走越遠,並且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仇長根進一步強調,若賴政府及民進黨持續「誤判」局勢,導致兩岸關係日益對立,將對台海局勢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這樣的發展不僅會升高兩岸對抗的風險,也可能為未來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習近平首次點名賴清德?中國學者批「民進黨誤判不利台灣」
image source: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中國視台灣問題為紅線「不容挑戰」 外交部嗆「顛倒是非」

習近平在拜習會中強調中方4大紅線和底線,將台灣問題放在首位。他說,「台灣問題、民主人權、道路制度、發展權利是中方的4條紅線,不容挑戰。這些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防護欄和安全網」,中美兩大國難免有些矛盾「分歧」,也不能損害彼此核心利益,更不能搞衝突對抗。對此,外交部表示,感謝拜登政府高度重視且持續以各種具體作為致力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同時也批評中國針對台灣、賴清德以及台美關係發表種種「顛倒」是非的謬論。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11月16日至2024年11月17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IG、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習近平與賴清德』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KEYPO TOP 3

口碑聲量排行TOP 3

人物 / 政治人物

看完整排名
  • 1
    賴清德
  • 2
    鄭麗文
  • 3
    傅崐萁
Hot Articles

全站熱門文章

2025全台萬聖節免費活動攻略:市集、變裝派對、討糖活動通通免費
生活

2025全台萬聖節免費活動攻略:市集、變裝派對、討糖活動通通免費

活動懶人包|10月萬聖節有哪些活動?全台都有免費活動熱鬧登場。還沒決定萬聖節要去哪玩嗎?這篇讓你市集、變裝遊行一次玩透透。
「從從容容游刃有餘」是什麼梗?王世堅金句創2.6萬聲量!〈沒出息〉神曲爆紅原因一次看
時事

「從從容容游刃有餘」是什麼梗?王世堅金句創2.6萬聲量!〈沒出息〉神曲爆紅原因一次看

王世堅質詢柯文哲的金句紅遍中台,一首〈沒出息〉再帶動熱潮。本人不僅幽默回應還自己玩梗!金句爆紅成迷因關鍵是什麼?馬上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地來了解吧!
療癒經濟帶動按摩熱潮?網友愛上按摩椅的5大理由+10大品牌排行
生活

療癒經濟帶動按摩熱潮?網友愛上按摩椅的5大理由+10大品牌排行

近年來,「療癒經濟」崛起,絨毛玩偶、香氛手作等商品成為市場新寵。但療癒不僅止於心理層面,更多人追求身心合一的放鬆,「按摩」也變成日常必備自我療癒儀式。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