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主艾斯佩特獲頒名譽博士 台大演講探討量子糾纏
艾斯佩特將於今(15)日下午在台大為「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進行一場量子科普演講,隨後並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共同出席在台大舉辦的聯合論壇。

台灣大學昨(14)日舉辦名譽博士頒發儀式,由校長陳文章頒發名譽理學博士學位予法國學者–艾斯佩特 (Alain Aspect) 教授。艾斯佩特教授是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是量子物理領域深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專精於量子光學、原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和量子計算等技術,並致力於研究開闢新的可能性。現場貴賓包含法國在台協會代表、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以及台大多位一級主管,典禮現場隆重且溫馨。此次艾斯佩特教授的來訪,為台法雙方未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合作掀開新篇章。
量子物理領域專家艾斯佩特 時隔10年再來台大演講
頒授名譽博士的儀式簡單而隆重,陳文章校長致詞時表示,艾斯佩特教授是量子物理領域一位深具影響力的科學家,拓展量子光學與量子資訊應用領域重要的科技發展,貢獻卓著。經台大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會通過,授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
艾斯佩特教授在獲頒完名譽博士後,也隨即為台大第一場「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進行演講,以「From Einstein and Bell to quantum technologies : entanglement in action」為題,艾斯佩特教授深入探討了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據及其應用,從愛因斯坦的「鬼魅般的遠距作用」到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再到現今量子科技的突破性進展,揭示量子力學在現代科技中的巨大潛力。這是他繼2014年9月來台大物理系演講後,再次踏上台大校園發表演說,展示其淵博的學識涵養。演講後現場貴賓踴躍發問,討論氣氛熱烈,艾斯佩特教授的學者風範令人印象深刻。
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捐贈2億 助台大設置頂尖研究講座
昨(14)日的「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是由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捐贈台大2億元而設置的頂尖研究講座。宋創辦人認為台灣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而要培養好的人才的關鍵就是在「教育」。因此,自2023年至2032年,將每年捐贈2000萬元,為期10年,協助台大邀請具備前瞻關鍵技術、富含法理底蘊與符合諾貝爾奬得主資格的國際頂尖學者來校擔任短期或長期講座教授,並與台大相關領域研究團隊進行更進一步的學術深度交流,希冀提升師生國際視野、專業領域深度與廣度,並使講座能夠更加長遠地發揮且擴大其正向影響力。
艾斯佩特將攜手李遠哲出席論壇 分享物理與化學發展現況
艾斯佩特教授此次來臺與同行的巴黎薩克雷大學跨學科量子中心 (Quantum-Saclay) 主任霍克(Jean-François Roch) 教授也先於10月7日與台大及國內相關學者在台大物理系舉行座談會,互相交換意見,探討如何推動與深化臺法兩國在量子物理與量子科技領域的合作與創新發展。
另外,艾斯佩特教授將於今(15)日下午在台大進行一場講題為「The two quantum revolutions : From concept to applications」的量子科普演講,隨後並與李遠哲教授(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共同出席在台大舉辦的聯合論壇,2位諾貝爾獎得主將與學子們分享物理與化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與現況。該場論壇直播網址:https://youtube.com/live/x4xW6uZrMeo
關於艾斯佩特(Alain Aspect)
艾斯佩特教授是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以其在量子力學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他出生於1947年,1965年在卡尚高等師範學院學習,1969年獲得巴黎大學奧賽科學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光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在1980年代初,艾斯佩特教授即進行開創性的實驗,確立「貝爾不等式」的違反,證實量子糾纏現象,他的實驗為量子粒子的非局域行為提供重要的證據,對學界了解量子層面真實性的基本性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艾斯佩特教授因對物理學的貢獻而獲得無數獎項和榮譽,包含1999年馬克斯伯恩獎、2010年沃爾夫物理學獎、201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13年尼爾斯波耳國際金獎、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尼爾斯波耳獎章、2013年巴爾贊獎等。最廣為人知的是在2022年與美國學者柯羅瑟 (John Clauser)以及奧地利學者吉林哲 (Anton Zeilinger) 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通過光子糾纏實驗確定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的卓越貢獻,並開創量子資訊學科,促成日後量子電腦和量子加密通訊的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