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政策該何去何從?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綠能攜手核能才是務實之道
考量綠能無法百分百支持台灣發展用電,以及可能對台灣土地與海洋的傷害,童子賢提出呼籲,綠能應攜手核能,再搭配其他發電方式,才是務實的能源政策。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日前出席2024國鼎論壇,對台灣能源供應政策提出建言,強調光靠綠能會有間歇性發電的缺點,無法百分百支持台灣發展所需電力,要達到百分百綠能發電,並非目前台灣環境所能承受。如果能攜手核能,以黃金比例3成綠能、3成核能,再搭配火力發電,不僅能降低能源成本,也能達到先進國家的水準。
堅持只走綠能恐面臨間歇性發電 台灣土地與生態難以負荷
童子賢直言,台灣能源政策之所以無法改變,無非是被「非核家園」的口號卡住。根據統計數字,從8年前馬英九總統卸任,到五月蔡英文總統卸任,台灣綠色發電從19.7%下降至16.9%,造成退步的原因,正是因為台灣廢除核能發電,同時綠能又追不上原本設定的目標所致。
他進一步提出數據解釋,按照台灣去年用電量約2800多億度推估,如果要滿足2030年台灣所需用電,需要12個台北市面積的土地裝設太陽能板發電,如果採風力發電,除對生態保育造成影響,可能還會付出更高成本給外商建置基樁。加上半夜沒有太陽、冬天太陽比較弱,以及夏天最熱的傍晚通常沒有風,這些都是現實,也是綠能間歇性發電的缺點。童子賢認為,綠能還可以成長4至5倍,這大概是台灣土地與海洋可以承受的極限,但如果堅持只走綠能,就會面對能源韌性不佳、成本昂貴、空氣品質不佳等問題。
呼籲研議核能安全與新進技術 以黃金能源比例支持台灣長遠發展
談到核能,很多人對核安與核廢料處理存有疑慮,但童子賢表示,台灣至今尚無發生核安問題,與其爭辯是否要核能,不如將所有力氣放在研究核安的程序、設備與技術,例如研究更先進的快中子反應爐,以最大程度轉換核燃料,以及將核廢料放射性污染降至最低的鈉包覆技術,這都是先進國家正在努力的目標。他強調,就像手機技術會進步,核能也有很多新一代的技術,使用空間更小,發電能量更高,可以讓核能更安全。
童子賢重申,自己並非突然改變立場,而是讀了多年資料研判所得。除了期待談論能源政策時,應中性看待產業和民生需求,政治味愈淡愈好,他呼籲,核能不是要排擠綠能,是要滿足台灣用電需求與未來發展,可考慮採用3成綠能、3成核能、4成火力發電的黃金比例,讓台灣在2030年前趕上國際水準。而且隨著氫能進步,未來也有機會可以取代火力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