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貧富差距調查藏玄機 帶您從數據解構背後意涵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每週推薦精選「股感知識庫」,帶您深入了解台灣貧富差距的問題。
文/股感知識庫
2023年9月,準備退休的主計總長朱澤民先生接受工商時報的訪問,表示「主計總處正在試編家庭財富分配統計,以讓外界了解台灣最富、最貧等各階層家庭的財富分配情況。」今年(2024年)四月底,這份停編三十年的報告已出爐,讓我國人民理解整體財富分配情況。
家庭財富分配調查vs.家庭收支調查
所謂的「家庭財富分配調查 」,並不是每年同樣亦由主計總處發布的「家庭收支調查 」。前者為計算財富的「總量」或者「存量」,也就是「如何分配財富?」、「總共多少財富?」;後者計算財富的「流量」,也就是俗稱的「每年賺多少錢?」。
平均數不等於中位數
每年的「家庭收支調查」發布於隔年十月。根據最後一次發布於2023年10月的「111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每個人的收支狀況如下:
● 每人所得總額:49萬7172元
● 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39萬1720元
● 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33萬6850元
● 每人消費支出平均數:29萬4889元
● 每人儲蓄平均數:9萬6831元
資料來源:111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第七頁
然而,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如果一位北漂的年收入剛好是49萬7172元,全台灣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民比這位北漂富有。原來,所謂的49萬7172元是「平均數」,而不是「中位數」。當一國人民人均所得的「平均數」高於「中位數」的比例越大,就代表該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為收入過高的人民會不成比例地扭曲所有人民的收入平均數。充滿智慧的網友們總是說,「自己跟郭台銘平均起來,年薪也上億。」
我們可以分析1991年和2022年的「家庭收支調查」數據,和剛出爐的「家庭財富分配調查。」
美、中、台吉尼係數
1991年的1.18係數與2022年的1.16係數表示,中華民國國民的可支配所得平均數與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相對比例,在這三十年內幾無變化。
可以用一個故事來理解:
傑克跟瑪麗年輕的時候,只能吃國產的豬油拌飯,旁邊的鄰居卻可以品上北海道干貝和勃艮地夏多內。三十年後,傑克跟瑪麗的餐桌上多出美國的豬肋排、丹麥的戰斧豬排,旁邊的鄰居除了原本的干貝和夏多內,多了花枝、鯖魚。傑克問了瑪麗,「怎麼這三十年來就是吃不到干貝、喝不了葡萄酒?」
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吉尼係數的變化保持穩定,亦一直不高,穩定保持在0.27至0.31之間。我們隔壁的大鄰居,官方於2019年公布的吉尼係數為0.465(有誰相信中國共產黨的數字?中國人民都說,中國的經濟成長靠國家統計局支持);這五十年來,美利堅合眾國的吉尼係數小於 0.3的時候是……沒有。
參考資料: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因此,當我們抱怨,「台灣的貧富差距好大啊!」、「我在信義路騎 GoShare 的時候都離瑪莎拉蒂好遠!」,我們是在跟誰比較呢?跟過去的台灣,還是現在的有錢人?跟過去的台灣相比,我們的貧富差距一直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尚未達到損及社會穩定、傷害憲政政體的程度;至於跟現在的有錢人相比如何,就等今年第三季度,交給新總統十年前在臺南府城的夥伴們————新主計總長陳淑姿女士————為我們解惑。
本文授權轉載自「股感知識庫」
台灣貧富差距大嗎?家庭財富分配調查是什麼?與家庭收支調查一樣嗎?
【參考資料】
「個人薪情比比看」,行政院主計總處。
「家庭收支調查簡介」,行政院主計總處。
「GINI Index for the United State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主計總處公布平均薪資 5.5 萬,網友酸:我跟郭董平均上億」,2022 年 2 月 20 日,三立新聞。
「什么是基尼系数」,2023 年 1 月 1 日,国家统计局。
「歡迎政府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我們的三點期許」,2023 年 9 月 28 日,工商時報。
「111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2023 年 10 月,行政院主計總處。
「貧富差距 20 倍以上?朱澤民證實『最新調查』快發布了」,2024 年 4 月 18 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