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 FB/日勝生加賀屋國際溫泉飯店 Radium Kagaya Taipei 、Google Map
文/劉又瑋
一般台灣常見的水溝蓋設計,都是分割成多格、或是有孔洞的長方形樣貌,不過近日一張漩渦造型的台北市路邊水溝排水孔照片,吸引超過2萬名臉書網友朝聖,PO文者指出這是北投區一個擁有「聰明設計」的邊溝排水系統,究竟這個螺旋型設計具有什麼巧思,《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致電目前管理單位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求證,得知「設計理念」其實與當地溫泉產業有關。
螺旋型設計有助排水?公燈處還原最初構想
分享螺旋型排水孔照片的設計師網友指出,「要在斜坡上讓水流到路邊水溝有難度」,不過把中間柏油路面做高,水會往兩側流,透過螺旋型設計收集落水,就能把大量的水導入邊溝,他大讚這是「聰明的設計」。造型奇特的排水孔吸引不少網友議論「是特別,但行人不小心容易絆倒受傷」、「這個設計是讓樹葉不容易積在排水孔週邊」、「感覺下雨的時候,這裡會形成一個小漩渦,可以看很久」、「忍術學校的排水道」、「完蛋,我只想到伊藤潤二的漩渦…」。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從Google地圖發現,螺旋型排水孔只出現在北投光明路靠近北投公園一側,致電求證管理單位台北市府公燈處,該處陽明山公園管理所陳主任指出,此為北投公園改造工程,委託環境造型顧問公司規劃納入的設計之一,公園旁是北投溫泉產業聚集區域,為了讓遊客更加認識溫泉特殊地質,改造設計時融入不少溫泉意象,全部工程2003年完成,使用至今。
▲ 位在北投公園人行道靠近光明路一側的螺旋狀排水孔,近日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image source: Google Map
螺旋設計解釋溫泉成因 排水功能普通出過小意外
據公燈處提供資料顯示,光明路與溫泉路73巷交叉路口處,有一座大型螺旋造型排水孔,旁邊立有「花崗岩螺旋導水石溝組」解說牌,即是為了說明溫泉生成是從降雨透過地表滲流入地底,經地熱後透過壓力釋放噴出的意象,由此沿著光明路的人行道,靠近道路那側每隔約30公尺,將一般排水孔改造為螺旋型排水孔,整段路共設有7座。
▲ 為了連結北投溫泉產業,通往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的入口處有一座大型螺旋造型排水孔。
image source: Google Map
不過,該款螺旋型排水孔設計時只提供一般降雨強度的排水功能,無助於提升排水效率,網友質疑特殊造型可能有通行安全疑慮,記者致電所在地溫泉里的里長許智全詢問,得知去(2023)年一位民眾前往附近的加賀屋溫泉飯店,從人行道穿過馬路時,被該處螺旋型排水孔絆倒,向里長投訴,許里長再向公燈處通報反應,也請相關單位處理。
陽明山公園管理所陳主任表示,這起意外是螺旋型排水孔完工以來首次發生,公燈處收到里長陳情已做出改善,由於該排水孔位在加賀屋門口正對面,往來人流較多,為免再發生意外,將這座螺旋型排水孔移至該路段人車較少經過的安全區域。陳主任指出,人行道寬度達3公尺,行人在正常通行狀態,不會發生踩踏造成跌倒的意外,加上光明路為單行道,排水孔僅位在道路左側,汽機車一般行駛同樣不受影響,原則上安全無虞。
網路溫度計・最權威的數據分析專家
https://linktr.ee/DailyView
房產溫度計・用數據陪你成家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