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幣之亂」爆發!年輕人領1千2爽買美妝、做美甲 民眾怒連署:快取消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
文/蔡瓅萱
為了振興藝文產業、鼓勵年輕世代多參與藝文活動,文化部將先前的「藝Fun券」常態化為「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今(2024)年1月開始,發放對象由原先的18歲至21歲擴大到16歲至22歲,每人可領取1200元文化幣。
不過,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將文化幣使用在購買化妝品、美甲等消費,爆發爭議討論,讓許多人覺得偏離了原本的初衷,開始要求取消文化幣政策,近期也出現相關連署。
買化妝品、做美甲 「文化幣之亂」引發討論
透過《KEYPO大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一週有關「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的網路探索概念中,除了「台北國際書展」、「台北國際動漫節」等大型藝文活動及其周邊商品展,還出現了「取消文化幣政策」、「文化幣之亂」等相關討論,顯示出文化幣所引起的爭議,近期在網路上造成話題。
▲「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近一週探索概念。
image source: 《KEYPO大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文化幣今年開始將發放對象擴大為16歲至22歲,不過自1月20日開放領取以來陸續出現爭議,形成「文化幣之亂」。有不少人將文化幣使用在非藝文產業的消費上,像是購買化妝品、保養品,甚至是做美甲等,當中有些是位於藝文場所的店家,也有些是業者違規冒用符合規定的收款碼或接受民眾兌現。
此外,政府也查獲有民眾轉售、收購文化幣等情形。針對違規事件,文化部已停權並停撥款項,也表示將視情況移送法辦,呼籲大家切勿以身試法。
偏離初衷?民眾發起「取消文化幣政策」連署活動
政府發放文化幣本意是希望帶動藝文消費,不過有許多網友指出,目前的狀況已失去良善初衷,除了藝文產業本身並沒有受惠太多,「文化」定義模糊不清也造成不少亂象,例如文化幣禁止購買拍立得,卻可使用在底片等相機器材上,形成同業間不平等的狀況;此外,文化幣雖然可用於買書、看電影,但消費者選擇的也大多是熱門院線片、暢銷書或當紅歌手專輯等本身就十分熱銷的產品,對於其他弱勢藝文產業並沒有直接、實質性的幫助。
因此,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取消文化幣政策」連署活動,截至今(5)日16時共有510個附議,目前還需要在58日內取得4,490人附議才可成案。
▲有人發起「取消文化幣政策」連署活動。
image source: 翻攝自提點子-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提議者指出,文化幣發放以來收購、轉售的亂象不斷,沒有明確定義「文化」範疇,導致使用上出現產業不平等的情形。從各方面來看,文化幣皆無法達到提升文化消費需求、振興藝文產業的效果,因此發起連署希望取消文化幣政策。
該提案引發許多討論,有連署附議者提到,與其發放文化幣,不如直接將經費用於弱勢藝文產業補助,更能夠帶文化發展。不過也有人覺得,文化幣如何使用是個人的權益與自由,「文化」涵蓋的面向有很多,就算沒有用在藝文相關消費上,用文化幣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也能牽動不同面向的文化發展。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1月29日至2024年02月04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探索概念」(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探索概念:將主題的文章進行概念分群(Concept Clustering),幫助讀者從巨量資料中快速掌握事件的來龍去脈;群中存在較高的議題相似度,群間則有較低的相關度;分群結果透過演算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語以呈現概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