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果粉信仰嗎?AirPods為何吸引人購買 網推爆2勸敗優勢:找不到理由換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文/姜雅馨
許多人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都會習慣戴上藍芽耳機聆聽喜歡的音樂,或是講電話時方便免持通話。雖然市面上藍牙耳機百百種,許多消費者的第一選擇都是購買蘋果推出的「AirPods」無線耳機,對此,有網友就好奇真正吸引大家購入AirPods的原因為何。
果粉信仰?AirPods為何受多數消費者愛用?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指出AirPods第三代含盒子23,800日幣(約新台幣5,040元),價格處於不上不下的狀態,「跟其他品牌比偏貴,但又沒到高級的程度?」接著原PO提到,自己一直很在意AirPods耳機延伸出棒子形狀,「只有我覺得吊兩根白白地在耳朵外面很醜嗎?有聽過朋友的AirPods啦,立體音真的蠻炫砲的,蠻特別的聽覺體驗,但也就這樣而已不是嗎?還是AirPods有什麼其他更神奇的功能,吸引消費者買?」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蘋果藍牙耳機好在哪?網推爆2優勢:找不到理由換
部分網友認同表示,「那兩根棒真的很醜,很像蓮蓬頭」、「那兩根是電池,買蘋果產品是宗教稅,不要去思考功能」、「音質真的悲劇,反正就加減聽」、「一下就壞了,都是單隻先壞,超爛」、「FB社團常常有人尾牙抽到,可以便宜買」、「便宜的潮牌耳機」、「拿蘋果的多,蘋果手機的專武而已」、「掛顆蘋果就尊絕不凡」。
有些人則認為對於果粉來說使用方便、連結快速,「只有AirPods是耳機,其他牌都是助聽器,懂了吧」、「因為拿iPhone方便而已,要音質就去戴耳罩」、「買了三副無線耳機都是離開盒子就連上了,對蘋果來說是吸引人的功能?」、「接蘋果自家產品真的猛」、「Apple產品之間無痛轉換就很爽了」、「強在裝置無縫切換啊,如果電腦手機平板都用蘋果的就會好用了」、「反正手上有多個蘋果裝置還會一起使用,那AirPods就會是首選啦!簡單又便利」、「連結快,音質講電話夠了」、「都可以連藍芽,但連接順暢度差很多」。
另外,也有人認為降噪及收音效果很優秀,「降噪效果真的無敵,沒什麼好嫌的」、「以價格來說沒有明顯短板,Pro的降噪或通透效果都蠻好的」、「AirPods Pro好很多,之前買了別家的收音品質、降噪品質都被屌打」、「會偵測你有沒有戴上耳朵才切換音源」、「指向桿讓收音比較清楚」,還有網友表示「他的優點就是沒什麼缺點」、「簡單説就是無腦用,不用一堆設定跟bug」、「設定方便用起來沒缺點,時間就是金錢」、「蘋果唯一價格不算過分的商品」。
其他的鄉民則分享實用經驗,「我的Pro一代使用頻率是每天晚上講一小時電話,應該連續三年以上了,還是很好用,完全沒送修過,想換都找不到理由換」、「現場拿朋友的AirPods和其他高級品牌的比,降噪真的無話可說,嫌音質的話那也無解,在耳塞式耳機追求音質,我覺得AirPods音質還算中間偏上」、「我用三代,一拿起來馬上跟我的15接上,其他耳機沒這種滑順度」。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AirPods降噪功能備受關注!白菜價、主動降噪功能、遺失登網路熱詞
從《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來看AirPods近一年熱門關鍵字,可以發現AirPods Pro 2、AirPods Pro、主動降噪功能、藍牙耳機、無線耳機、原材、閒置、用不到、急需用錢、白菜價、充電、型號、音質、降噪、充電盒、保固、撿到和遺失等詞。
以蘋果藍芽無線耳機來說,AirPods Pro系列較受到網友討論,其中主動降噪功能備受使用者喜愛,從充電方式、充電盒、型號、音質、降噪到保固,都是購買時會特別關注的功能。不過,有些網友因為身邊有閒置或用不到的AirPods,或是自己急需用錢,選擇在臉書社團、Dcard等地方以白菜價販售,其中出現「原材耳機」是不是正版耳機的討論,也有不少人常撿到他人遺失的AirPods耳機和充電盒。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02月02日至2024年02月01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AirPods』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