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細胞協會致力於將美感教育與藝術設計帶進校園,至今已觸及超過2萬名學生。後排左二為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
image source: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文/YH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2013年,一群來自國立交通大學的熱血青年成立美感細胞協會,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畫」,在台灣社會掀起一場溫柔革命。他們攜手新銳設計師與插畫家,透過改造學生每天接觸的課本,將美感教育與藝術設計帶進校園,在孩子心中埋下「美的種子」。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說,「談到教育時,大家都會想到芬蘭,但我們期盼有一天,談到教育設計,大家會聯想到台灣」,他進一步指出,台灣擁有優秀的教育和設計人才,希望能搭建一座橋樑,讓兩個領域的專業人才互相交流、碰撞新火花。
美感教科書計畫透過三次「環台發書」行動,親自將重新設計的課本送到孩子們手中,至今已接觸近500個班級,發出超過2萬本教科書。美感細胞協會深信,「教科書是最公平的媒材,沒有城鄉差距,人人都可以擁有一本精心設計的課本」,透過重新設計與編排,為教科書注入嶄新生命,同時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與創造力,不僅提升教學功能與學習效率,也讓設計成為教育的最佳助力。
▲美感細胞協會透過環台發書行動,將重新設計後的教科書親自送到學童手中。
image source: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在教科書之後,美感細胞團隊持續深耕校園內的美感教育,包括與台北市立大學合作,為教科書量身打造合適字體;拓展插畫家與設計師合作名單,讓出版社有更多元的畫風選擇。此外,團隊更進一步優化教育設計流程,除了考慮一般學生的需求,也專為色盲、色弱及身心障礙群體,建立更容易閱讀的設計準則。
掃具美感改造:重塑校園空間的色彩平衡
近年來,教育部、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協助台灣各級學校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進行校園環境美感改造。當校園建築逐漸轉變,美感細胞團隊卻發現,校園裡的掃具如紅色掃把、藍色水桶顯得格外突兀、難以融入整體空間,陳慕天指出,「掃具應是教室裡最不起眼的東西,主角是學生、老師、課本、黑板,不應該是掃具」。
對此,團隊發起「校園掃具美感改造計畫」,然而,一篇「校園掃具改造懶人包」的貼文,在美感細胞粉絲專頁掀起一連串爭論,許多人質疑「何謂美感?」、「你們憑什麼告訴學生這種無印風格、無彩度設計就是美?」。
▲近年來校園掃具也成為美感細胞協會的改造目標,期盼讓校園內的空間色彩更加和諧。
image source: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陳慕天坦言,過去掃把和教科書都面臨「單價極低」的問題,終端售價約為25元左右,導致少有廠商願意投入生產,隨著時間推移,市場上也只剩下價格低廉、品質有限的選擇。他解釋,「當時許多人誤以為我們強制大家只能使用其他更符合環境的色彩,然而,實際上,團隊僅是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例如黑色、灰色和米色,以適應不同的空間環境」。
至於校園掃具改造的下一步?陳慕天說,「一個好的公共設計必須兼顧功能實用、價格,最後才是美感」,這次的爭議事件讓團隊學到許多並攜手新北市政府合辦多場工作坊,除了探討掃具的色彩之外,也開始思考如何在校園環境、材料成本等種種限制下,製作出功能性良好且所有學校都能負擔得起的掃具。
走過十年長路 美感細胞帶領台灣邁向更遠的遠方
2013年,美感細胞成立之際,他們許下心願,希望十年內能影響台灣一半以上的孩子,走過十年漫漫,陳慕天表示,「若以單本課本而言,我相信團隊已經實現了這項目標」,但是,美感細胞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孩子使用的單一課本,而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70~80%的課本都能達到一定水準。
▲走過十年長路,陳慕天深信團隊已影響台灣一半以上的孩子,但仍有更遠的目標要追尋。
image source:美感細胞協會提供
陳慕天形容,十年旅程,就像一行人專注地朝向遠方的山頭前行,但是,眼前這座高山,似乎比想像中更高、更遠,他進一步說明,「不是我們沒有進步,而是我們已經做了許多事情、改變很多東西,但是距離理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持續邁進」。
鎖定數位教科書與118課綱 實現理想中的美感教育
近年來,美感細胞持續推動教科書的設計並與多家出版社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繼108課綱上路後,團隊也更了解老師與教學現場的需求,根據不同的風格、教學需求,不斷調整教育設計流程,並且持續精進字體、插畫、攝影、資訊圖表、色彩計畫。
在「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下,「數位教科書」成為美感細胞鎖定的下個目標。陳慕天坦言,團隊不希望數位教科書淪為單一形式,如PDF或僅附加影片的電子書。跳脫傳統紙本的數位教科書將具有更多可能性,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可望透過演算法,製訂獨一無二的課本,實現差異化教學,進而優化整體成效。
陳慕天表示,團隊目前還在累積能量、持續增強實力,準備迎接118新課綱帶來的挑戰,「期待這一次能離我們的理想再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