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友鄉民激推/以前買房難度也很高?掀論「上一代真的苦」:父母兩人做四份工加標會
image source:Pexels
文/陳彥羽
究竟幾歲時買到第一間房算合理呢?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統計,近10年主力購屋年齡趨勢態樣,買房年齡呈現趨高的態勢。將2022年與2013年的數據相比,可以看到40歲以下主力購屋年齡分布的比較2013年下降,而40至50歲則是有所增加!意味著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的難度也越來越高了,於是不少網友開始討論究竟「以前的人到底怎麼買房的」,有網友在社群論壇上發文詢問,沒想到竟釣出大票網友回應,分享自己老家或是父母親買房的相關經驗。
早期買房真的很容易嗎? 網友:以前的人有拼有希望
發文者提到,民國70年左右,房貸利率落在10%,薪資大概1萬左右,隨便一棟房子也要200萬至300萬,相較現在的買房條件更苛刻許多,以前的人到底怎麼買房的?
有網友分享到,「我爸媽兩人做四份工+標會」、「以前的人有拼有希望」、「以前年輕人不用買iPhone 跟出國玩」、「上一代真的很辛苦 省吃簡用 這一代基本上花費都比上一代奢侈很多」、「早上上班,晚上照顧小孩邊看電視邊做家庭代工,錢全部都拿去繳房貸」。
不少網友也提到當時的房價,「民國70年 花蓮單層透天才20萬」、「民國7X年 我爸媽買透天 40萬」、「民國78年我父母在中壢買一間透天只要80萬」、「板橋公寓才60」、「宜蘭市民國70年長輩說20萬一層公寓,不過沒問是否全新」、「70年,北部很多房子透天喔,才50萬」。
買房不難是要求太多? 網點現況:只是住不夠好,不是沒得住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數據,九月份居住指數來到105.51,房租指數104.36,居住類型指數居高不下。除了大環境的壓迫外,開始也有人開始探討居住成本等相關話題。有網友發文分析,以前農業社會沒有娛樂與享受,就是種田養雞養豬,目的就是填飽肚子。要享受娛樂就是文人、唸書的、當醫生的跟地主,他們不會種田只能買,還有靠土地出租換食物,多的賣錢。這社會下娛樂享受、醫療都是天價,早年裝一支電話要賣田,買一台機車也是要賣田。
網友補充,現在社會只是讓你吃、住的不夠好,不會讓你沒地方住,沒錢吃飯餓死,沒錢看病病死。如果讓人人買的起房,房子品質地點,生活機能都不考慮下,所有人也能接受,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只是要求太高又要買超便宜,自己賣掉又要賣高價。人很簡單你要花多少錢,你有多少能力,花在居住生活享受成本上,住就是住多好。
【用數據陪你成家】
尋覓有溫度的心靈避風港,更多的我們👉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