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品蟹推薦!老饕最愛台灣十大人氣螃蟹 挑選攻略必學
金秋感「蟹」季來了!快到新北龜吼漁港品嚐萬里蟹,或在新竹南寮漁港、台中梧棲漁港等海鮮餐廳大快朵頤,也可下單直播團購到府,全家開心享受美味的螃蟹料理。

秋意漸濃,正是蟹味最誘人的時節!每年入秋,當第一口蟹香在舌尖化開,螃蟹脂膏豐厚、肉質紮實,宣告「秋蟹季」正式登場,可說是老饕們一年中最期待的饗宴時光。
台灣海域豐饒,從北到南都有在地農漁民捕撈、養殖的特色蟹種,各具風味;懂得挑、會吃,才是真正懂蟹的人。《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出深受民眾喜愛的台灣十大人氣螃蟹,從外觀辨識、肉質特色到料理建議一次看懂,傳授挑蟹與吃蟹的小祕訣,讓你輕鬆挑到一隻隻滿膏又鮮甜的好蟹。
想在家開鍋蒸蟹、享受多樣化料理,還是計畫出門預約海產餐廳,都能找到最對味的選擇。俗話說,「九月圓圓十月尖,九雌十雄正當鮮」,現在正是舌尖旅行的最好時刻;秋風起、蟹腳癢,讓我們一起迎接金秋品蟹季的到來!
No.10 扁蟹

澎湖的扁蟹,是秋冬之間最平實又最受歡迎的海味之一。牠們多棲息在澎湖沿岸的礁岩與沙泥交界處,外殼扁平、腳掌寬大,天生善於橫行與藏身。每年9月到隔年2月,是扁蟹最肥美的季節,肉質緊實細嫩、蟹膏濃郁,是許多澎湖人心中的「秋味代表」。
扁蟹不僅鮮甜可口,也是所有蟹類中較容易保存、價格親民的一種。當地漁民常將剛捕獲的扁蟹,以低溫急凍或鹽醃保存,製成各式成品。整隻的扁蟹、取肉後的蟹身、飽滿的蟹腳或細緻的蟹腳肉,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與風味。從沙茶炒蟹、蟹肉脆餅,到煮粥或放進火鍋提鮮,扁蟹的鮮味總能讓人食指大動。
No.9 旭蟹

澎湖是全台旭蟹最豐盛的產地,每年春末夏初的4月至6月,是牠們最肥美的季節。這段時間只要漁船靠岸,常能見到一籃籃仍活力十足的旭蟹,新鮮度極高,肉質緊實又飽滿。旭蟹全身泛著耀眼的橘紅色光澤,外殼輕薄卻堅挺,掀開後滿是白嫩細緻的蟹肉。
牠們以海藻為主要食物來源,因此滋味格外清甜、口感細膩,與一般常見的花蟹、三點蟹相比,更顯鮮香滑順、彈性十足。香濃厚實的蟹黃、蟹肉紮實富有彈力,一口咬下能同時感受到龍蝦般的緊緻口感,與螃蟹獨有的濃郁海味。
對愛蟹成癡的饕客來說,旭蟹絕對是春季海味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道極品,「看著旭蟹肚子滿滿的蟹黃,就知道有多肥美」、「飽滿肥厚的蟹膏一覽無遺,粒粒分明就像吃鮭魚卵一樣過癮,淡淡海水鹹和鮮美的蟹黃融為一體,店家還有附贈薑醋醬,但不沾就很好吃」。
No.8 毛蟹、青毛蟹

台灣的毛蟹主要有兩種,一是分布最廣的淡水毛蟹(日本絨螯蟹),棲息於台灣西部、北部及東北部的河川;另一種則是台灣東部特有的青毛蟹(台灣絨螯蟹),是東部溪流獨有的珍稀生態寶藏。
過去每到產季,常見民眾一籃接一籃地捕撈,也有經營超過20年的毛蟹專賣店,吸引饕客年年造訪。不過隨著河川水質惡化、水庫與攔沙壩阻斷繁殖通道,加上過度捕撈,使毛蟹族群數量急速下滑。
好消息是,近年政府與民間陸續投入生態復育工程。2025年9月,新北市水利局在新店碧潭觀察到大批毛蟹逆流而上,成功通過碧潭堰魚道前往上游繁殖,這是今年第三次出現大規模「蟹潮」,證明生態廊道的成效,讓這項難得的自然奇景重現。水利局也提醒,毛蟹是台灣重要的在地生態資源,請勿任意捕捉,一起守護這群可愛又重要的生態嬌客。
No.7 沙公、菜蟳

「沙公」與「菜蟳」其實都是雄性的鋸緣青蟹,只是體型大小不同:沙公通常指較大隻、螯腳發達的雄蟹,而菜蟳則多指一般大小的雄蟹。牠們肉質鮮甜、纖維扎實,產期主要落在8月至10月,雖然一年四季皆可養殖,但入秋後的沙公最為肥美。
料理方式多元,沙公纖維較粗且有咬勁,非常適合熱炒料理,醬汁入味後更能提升鮮甜風味。經典做法如生炒沙公或咖哩螃蟹,加入蒜頭、油蔥酥熱炒,可有效去腥增香。
小知識|沙公、沙母的差別:分辨重點在腹部形狀與蟹膏顏色!沙公(公蟹)腹部呈尖三角形,蟹膏偏淡黃色,口感黏密濃稠;沙母(母蟹)則是交配過的雌蟹,腹部較寬呈半圓形,絨毛較長,蟹黃橘亮飽滿,口感香甜帶細膩顆粒感。
No.6 處女蟳

處女蟳就是尚未完成交配的母蟳,腹部尾蓋呈橢圓形、色澤偏淡,殼內的蟹黃經加熱後會化為濃郁膏狀,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蟹膏」。這類蟳因生長期短,肉質特別細嫩,蟹膏半凝固、濕潤濃稠,入口甘甜多汁,被譽為吃不到大閘蟹時的最佳替代選擇。
你知道嗎?處女蟳也有等級之分!其中極品稱為「雙殼蟹」,是指蟳在換殼時,原有外殼尚未脫落而內部已長出新殼,挖蟹膏時會發現一層軟殼緊貼蟹膏,一同入口,口感層次豐富、甘美無比。
內行人常說,想嚐蟹膏極致風味就選處女蟳,有饕客表示,「夏季的處女蟳正飽滿,用乾煎的方式,更能突顯蟹膏的鮮濃腴美」、「以清蒸手法呈現,能保留海鮮的原始鮮美」、「殼薄不用費太多力氣,同時品嚐柔軟蟹肉及黏密濃郁的蟹膏」。
No.5 石蟳

一眼就能認出石蟳那兩隻粗壯的大螯!外殼厚實、呈顆粒狀突起,摸起來帶有粗糙感,宛如小石頭般堅硬。雖然個頭不大,但在堅硬甲殼之下藏著絲絲分明、鮮嫩滑潤、Q彈十足的蟹肉。
肉質厚實彈牙、鮮香味濃,最推薦的料理方式是隔水清蒸,蒸熟後稍微放涼再品嘗,鮮甜滋味會更加明顯;或是也可切塊丟入火鍋,讓厚實蟹肉吸滿湯汁,入口心滿意足。
小知識|萬里蟹的由來:台灣八成以上的海蟹來自新北萬里,三大明星蟹種「石蟳、花蟹、三點蟹」主要生長於西北漁場,海域深達近百公尺,沙質海底加上親潮與黑潮交匯孕育出肥美蟹蟳。多年來,萬里漁民以傳統蟹籠捕撈,兼顧海洋生態;為了推廣地方特色,新北市自2012年起成立「萬里蟹」品牌,並舉辦新北萬里蟹季,讓遊客能品嚐到最新鮮、最濃郁的石蟳海味。
No.4 三點蟹

三點蟹又稱紅星梭子蟹,是秋季海鮮桌討喜的高CP值美味。背殼上有三個明顯的暗紅色斑點,體型扁平向兩側延伸,看起來就像梭子,重量比花蟹輕一些,非常好辨認。
比起進口螃蟹稍有纖維的口感,三點蟹嚼起來更加細幼甘甜,蟹黃流金般誘人、蟹膏帶著隱約鹹鮮;蟹殼薄軟,吃起來十分輕鬆,不需要工具輔助,用手就能撥開享用,非常適合喜歡直接品嘗蟹肉的饕客。
網友稱讚,「肉質細緻,尤其是在入秋的9月來品嚐,是三點蟹最肥美的季節」、「蟹殼薄且軟,很容易食用哦」。對萬里沿海的漁村居民而言,「三點仔」可說是親民的蟹中極品,無論清蒸、煮粥還是熱炒,都能完整展現牠的鮮美。
No.3 沙母、紅蟳

沙母與紅蟳是已交配的雌青蟹,多是指鋸緣青蟹。在體型上,沙母通常比紅蟳大,且腳部與腹部帶有明顯花紋;主要美味部位是受精後逐漸變硬、轉為橘紅色的卵巢,也就是俗稱的「蛋」或「蟹卵」。
台灣辦桌文化中的經典菜色─紅蟳米糕,其起源可追溯至福州菜系的八寶蟳飯,雖然確切傳入台灣的時間已不可考,但這道料理早已深植人心。帶卵的紅蟳象徵新人「早生貴子」的祝福,米糕吸飽螃蟹鮮甜湯汁,再融合紅蟳蛋的鹹香濃郁,成就層次豐富的經典風味,也讓紅蟳米糕成為中南部傳統喜宴上,不可或缺的祝福佳餚。
No.2 大閘蟹

中秋節過後,大閘蟹肥美登場,肉質緊實、膏黃豐厚!過去大多仰賴中國進口大閘蟹,但由於食安疑慮頻傳,如今國產苗栗大閘蟹以乾淨水源與嚴格管理為後盾,成為饕客心中新興首選。苗栗縣頭屋鄉擁有全台最集中的大閘蟹養殖區,約有5公頃水域、超過30戶養殖戶,今年可產出約50萬隻蟹,從3兩到8兩,價格落在350元至1500元不等。
小知識|美味大閘蟹挑選法:首先看重量等級,最高等3A是7兩,其次2A為6兩、1A為5兩,等級愈高肉愈飽。接著記住「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辨認大閘蟹的經典特徵,加上「體壯」最關鍵,用手輕輕碰牠的眼睛,如果立刻回縮就代表結實健康。
若是線上訂活蟹宅配,記得一定要選信譽良好的商家,收貨開箱時全程錄影。拿到蟹後別急著拆繩,先放在室溫30至60分鐘觀察,眼睛會動、腳會抖、會吐泡泡代表活力滿滿,可以準備開蒸啦!
No.1 花蟹

花蟹,被譽為「海中名媛」,一出場就以橘紅、咖啡、白色交錯的華麗甲殼吸引所有目光,擁有「鏽斑蟹」美名,顏色愈鮮豔,滋味往往也愈出色。
由於人工養殖不易,花蟹多為野生捕撈,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特別是新北萬里一帶,是當地漁民的驕傲名產。每年9月至12月是花蟹的盛產期,肉質結實卻不柴、蟹膏鹹香濃郁、蟹黃則細緻滑順,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那自然清甜的肉質,鮮味滿滿。潮州菜常以花蟹入菜,名菜「避風塘炒蟹」香氣撲鼻;在台灣的海鮮餐廳裡,花蟹炒洋蔥蛋或煮成芙蓉花蟹,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的經典!
曾出版兩本《裴社長廚房手記》、現任《鏡週刊》社長的裴偉曾說,「蟹有多種,我特別愛花蟹。尤其花蟹味美在肉,不是膏也不是黃,吃起來心理負擔小很多」,並推薦以桂花入菜的「花蟹蒸蛋」食譜。
也有其他網友提到,「花蟹肉質鮮美飽滿,份量十足!沾一點白醋,整體鮮美不腥」、「挑選花蟹看兩個地方,一是蟹鉗關節處,如果關節處飽滿、有種肉要溢出來的感覺就對了;第二是把花蟹翻面看腹部旁邊,用大拇指輕輕按一下,如果硬硬的代表肉質飽滿,軟軟的可能就只有3分肉」。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10月22日至2025年10月21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