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十大常見詐騙手法揭曉!討論度冠軍居然是它

小心詐騙別當盤子!從假投資群組、假徵才到假交友,套路百百種,若不多留點心,荷包與心情都可能被騙光光。

by 陳宣懿
2025十大常見詐騙手法揭曉!討論度冠軍居然是它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詐騙陷阱滿天飛!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今年7月全台共受理1萬6,423件詐騙案,造成85億4千多萬財產損失,即使名人也難逃詐騙陷阱!過去像是台灣首富林百里的妻子何莎、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奧運金牌得主朱木炎等人,都曾落入詐騙集團的圈套。如今更出現假冒名人光環的詐騙手法,讓不少民眾誤信「名人推薦」而遭殃。《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統計整理近半年來的十大常見詐騙手法,提醒民眾遇到任何單位要求轉帳、客服或銀行通知異常要求操作個資,都應謹慎防範。

10

No.10 騙色

孤單、寂寞,想找個人聊天嗎?不少人會在網路上遇到溫柔體貼、每天噓寒問暖的談心對象,但對方如果很快就表白,並約在汽車旅館見面,就要小心了!有案例顯示,當事人因一時心動或沉迷於甜言蜜語而放下戒心,結果遭到偷拍,並遭威脅外流,這正是典型的「騙色」陷阱。要避免成為受害者,第一步是謹守「網戀不裸聊、初見不去私密場所」原則。記得多方驗證對方身份,例如透過社群交叉比對。遇到勒索或威脅時,應與信任的親友討論對策,並立刻保留證據,甚至進一步報警自保。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提醒您】
◎尊重身體自主權、拒絕性騷擾 請撥打113、110
◎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布、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9

No.9 假冒公益募款

你曾在街頭被一群志工攔下嗎?他們聲稱善款將用於資助弱勢兒童、癌症病友。這時你心軟掏了錢,甚至留下聯絡方式。沒想到,事後才發現錢全進了詐騙集團的口袋,甚至還可能被盜用個資,接到更多詐騙電話。若遇到街頭募款,不妨先詢問是否能提供官方文件,正規公益團體一定有合法立案、公開帳目與收據,而且通常會在官網、社群平台公告募款計畫。

3月緬甸強震引發全球關注,屏東縣政府接獲民眾反映,看到網路流傳屏縣府社會救助金專戶資訊,對此,屏縣府澄清,並未發起緬甸強震捐款,民眾切勿受騙。有網友認為,「緬甸災區台灣人不用捐款,因為還是會落入強盜軍政府口袋裡面」、「很好奇,誰會捐?」

8

No.8 假名人投資

No.8 假名人投資
image source: 翻攝FB/杜奕瑾

臉書廣告常跳出「名人推薦股票群組」,號稱穩賺不賠,一旦加入就有人天天喊單、報明牌,甚至要求你將資金匯入指定帳戶。前期或許真的小有獲利,但隨著投入金額越來越多,最終往往血本無歸。名人本人其實毫不知情,你卻成了假投資詐騙的受害者。

2025年出現AI教父黃仁勳、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等名人邀請加入LINE群組「飆股向前衝」,稱要傳送投資秘笈。有網友認為,「這個年頭許多人都想不勞而獲,不想努力的付出賺錢,寧願去當詐騙集團」、「黃仁勳是你能假冒的嗎?」投資內容應該透過銀行或合法券商平台查詢,千萬不要在LINE或陌生群組跟單,這樣的高風險操作,很可能一步走錯就血本無歸。

7

No.7 假企業徵才

想像你在求職平台上滑到一則「高薪、輕鬆、週休三日」的夢幻工作,心想簡直撿到寶。結果一投履歷,對方便急著聯繫,還說錄取率超高,只要先繳「制服費」或「保證金」,甚至要求提供銀行帳戶協助公司「金流測試」。一旦照做,不是錢被騙光,就是帳戶變成人頭戶,自己還可能惹上官司!這就是典型的假企業徵才陷阱。

2025年初一名30歲日籍男子聲稱在東京被一群台灣人搭訕,誆稱來台賣保險一個月能淨賺70萬日圓且包吃包住,日男決定離鄉打拚,結果入境後聽到人蛇喝醉不慎將下一站「柬埔寨」說溜嘴,日男才驚覺可能受騙,因此逃離並報警。網友表示,「哪來保險月入10多萬」、「包吃包住不就是製造你欠錢,然後再用高額帳單提告」。

6

No.6 假借貸詐財(騙帳戶)

手頭緊的時候,看到廣告寫著「超低利率、免擔保人、立即撥款」,是不是很心動?對方聲稱只要先提供銀行帳號、提款卡,或繳交「保證金」就能馬上貸款入帳。結果錢沒借到,帳戶反被盜用成為人頭戶,還可能背上刑責!這就是常見的假借貸詐財陷阱。

合法金融機構絕不會要求交出提款卡或密碼,更不會在貸款前收取手續費或保證金。其次,若有借貸需求,務必透過銀行或政府合法登記的貸款管道,並查證業者是否有金融監管機構核發的牌照。此外,遇到廣告標榜「免審核、快速放款」,要立刻警覺,因為這往往是詐騙的暗號。

5

No.5 釣魚簡訊盜帳號

No.5 釣魚簡訊盜帳號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有一天,手機「叮!」一聲,跳出一封來自「銀行」的簡訊,標題寫著:「您的帳戶異常登入,請立即點擊連結驗證」是你會點下去嗎?其實這正是詐騙集團常見的釣魚陷阱,為了避免成為冤大頭,有幾招必學:第一,簡訊連結不要隨便點,官方不會透過簡訊要你輸入帳密。第二,若收到可疑通知,直接打電話到客服確認,不要用簡訊裡的號碼。第三,開啟雙重驗證,就算密碼外洩也能多一道防線。

資深演員譚艾珍2024年遭假檢警詐騙近百萬元,近期公開批評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擔心詐騙集團藉此趁機行騙,文末提醒提醒大眾,若收到不明連結,先上政府官方網站查證,也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查核。貼文引起網友留言表示,「感謝艾珍姐的用心分享,提高警覺!勿點陌生連結」、「感謝妳警惕大家預防詐騙的好意」。

4

No.4 交易詐騙

有天你在二手拍賣平台上找到夢寐以求的限量球鞋,賣家稱「先匯款才保留」,還附上幾張球鞋照,但當你轉帳後,賣家卻人間蒸發,帳號也瞬間消失——恭喜你,剛剛上演了一齣常見的「交易詐騙」戲碼。

這類詐騙手法常利用買家貪便宜的心理,搭配假照片、假帳號,營造真實感,讓人放下戒心。然而,現在不光是買家,就連賣家也成為了詐騙集團鎖定的目標。2025年警政署官網分享一個案例,一名假買家謊稱綠界交易成功,引導賣家點假連結並被假客服要求匯款驗證帳戶。賣家照做共匯12萬餘元卻未退款,才驚覺遭詐。想預防被騙,務必選擇有第三方金流保障的平台交易,避免私下轉帳,收到商品前不提前付款以及查看買賣家評價與交易紀錄。有網友表示,「真的不要貪便宜」、「我也是受害者」。

3

No.3 貨到付款詐騙

你正期待著網購的包裹,快遞員送來一箱沉甸甸的東西,並表示,「貨到付款,總共2,480元。」你腦中浮現的是上週剛下單的廚具套裝,沒多想就付了錢。結果拆封後裡面只有一堆廉價塑膠玩具,心情瞬間從「拆箱快樂」變成「荷包失血」。

貨到付款詐騙利用收件人急於收貨的心理,讓你在付款前無法確認內容。若外包裝金額、品項對不上,民眾應拒收可疑包裹,以防財物損失。此外,不少網購文章文末都會放上防詐騙警語,如宅配上門取貨是詐騙、賣家不會操作網銀等,提醒網友的同時,也累積不少聲量。

2

No.2 出國勒贖詐騙

No.2 出國勒贖詐騙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社群上「高薪海外工作」或「免費旅行考察」的貼文多有詐!民眾往往一落地就被沒收護照、限制行動,還被迫錄下求救影片,詐騙集團用以勒索親友匯款。詐騙集團常用優渥待遇、免費機票、快速賺錢等話術吸引人,等人抵達境外才揭露條件,甚至暴力威脅。國人除了須多方查證訊息真偽,出國前將行程、航班、住宿告知家人朋友,並約定定時報平安,還有不要交出護照或手機,並拒絕簽署不明文件。

出國勒贖詐騙聲量高點出現在6月,台中李姓女大生與閨蜜被徵才廣告騙去柬埔寨,結果遭綁架囚禁園區。李女經歷85天終於平安返台,也讓她的阿公放下心中大石。有網友表示,「平安回來就好,好好孝順阿公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

No.1 交友詐騙

No.1 交友詐騙

插畫家「我是馬克」最近發布「詐騙套路TOP 8」作品,提醒「要求金援的情愫都要小心」!想像你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了一位「完美對象」:外表帥氣/甜美、生活照片精緻、講話溫柔,天天早安晚安問候,甚至記得你的小細節。你以為自己遇到真愛,結果對方開始講述「家人生病急需用錢」或「投資回報率超高」的故事,一步步把你推向金錢陷阱。交友詐騙最厲害的,就是用「戀愛濾鏡」讓人放下戒心。切記別輕易借錢、匯款、投資,也不要將個資交給只在網路認識、未曾見面的人。

交友詐騙聲量最高點出現在2月,泰國眾議院議員猜言帕宛涉嫌在1月性侵一名台灣女遊客,而犯行曝光後他神隱多日,隨後堅決否認,聲稱兩人為合意性交;也有不少網友質疑女方仙人跳。然而整起事件2月出現反轉,猜言帕宛主動投案,並承認自己性侵台灣女遊客。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20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網路溫度計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