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KTV、叫外送都上榜!颱風天10大NG行為 別讓自己成為白目一族
每年7月至9月適逢颱風發展旺盛時期,若遇到颱風來襲,哪些事情是不適合做呢?
這些討人厭行為,千萬不要在颱風天做!
中颱凱米來襲,家家戶戶除了要做好防颱萬全準備,《網路溫度計DailyView》也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盤點颱風天10大白目行為,以下這些舉動千萬不要隨意觸犯。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全球每年約有80個颱風生成,1958年至2023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總計有1722個颱風形成,是世界上颱風發展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就台灣來說,1911年至2023年總計有375個颱風侵襲、190個颱風登陸,登陸地點主要在宜蘭至花蓮(41個,21.58%)、花蓮至成功(38個,20.0%),月份主要集中於每年7月至9月。颱風雖然為台灣帶來充沛雨量,增加全台各地水庫蓄水量,不過短時間降下大量豪雨也有致災的風險。想知道颱風天要避免做哪些事,那麼就趕快跟著我們看看網友熱議白目行為有哪些吧!
No.10 淹水處玩水
颱風帶來的強烈雨勢,若是身處低窪地區或是當地排水不及,很容易造成淹水情況發生,不少居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汪洋的泥水中盡情玩水,甚至直接跳進積水區域表演自由式、蛙式、仰式等各種游泳招式,去(2023)年9月海葵颱風為台灣南部帶來豪大雨,屏東縣高樹鄉也因此嚴重淹水,其中有一位居民發現自家三合院積水高達半個輪胎,想要徒步行走都難上加難,最終與朋友選擇苦中作樂在水池游泳,還大方將影片上傳至社群媒體。
雖然在淹水區玩水看似好玩,不過也要當心這些泥水不乾淨可能造成隱憂。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曾透露,「鉤端螺旋體病」患者除了可能是在發病前一個月內接觸動物、野外活動染病,也有可能是近一、兩週皮膚曾接觸清理豪雨後導致的積水或髒污,輕微者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腸胃道不適、畏寒、紅眼、肌肉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有些會以腦膜炎症狀表現,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腎衰竭、黃疸與出血症狀,因此看到積水成池最好還是不要急著玩水。
No.9 造謠受災情況
無論颱風有沒有登陸台灣,其外圍環流也能造成可觀的降雨量,強風豪雨有可能造成斷水斷電、路樹傾倒等災害,除了需要適時關注中央氣象署發布最新颱風資訊,面對網路上未經查證的停班停課、災況訊息,都應該做好查證的動作,在尚未確認真實性之前,都不應該隨意以訛傳訛,否則造成其他人恐慌之餘,還有可能浪費不必要的社會資源。
台灣事實查核單位MyGoPen曾於2016年發表「你還相信行政院公告停班停課的消息嗎?小心病毒」,文中提及LINE和臉書每逢颱風、天氣不佳時就會開始流傳「行政院公告各縣市停止上班上課」連結,但是從網域可以發現該網址來自中國,促使網友不小心點擊或分享,若是連結帶有病毒,可能連帶導致帳號被盜用。提醒大家,全國停班停課消息一定要親自到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查看,若是偽造、變造發布不實訊息者,可能觸犯刑法第211條、第360條及災害防救法第53條,切勿以身試法唷!
No.8 捕魚、釣魚
不論是溪釣、河釣、海釣還是船釣,對於喜歡釣魚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許多淺水魚在颱風來臨時會游往較為安全的海港避難,有些釣客會藉著風浪影響,冒著生命危險在颱風天嘗試釣淺水魚,不過這些釣客卻忽略身處狂風巨浪的危險性,若是真的發生意外,可能還要勞師動眾前來救援,後果得不償失。
去(2023)年9月有新聞媒體報導釣客不顧生命危險在橋上停車釣魚,隨即引來網友砲轟,「風浪越大魚越貴」、「興趣比命還重要」、「勇猛釣客,精神可嘉,沒釣會死」、「颱風天要釣魚麻煩先簽好放棄急救書」、「社會資源不該應用在這些不自愛人身上」、「不要浪費人力,讓他去填海就好了」、「凡是天氣危險期間,自願去觀浪、海釣者的一率不救」。
No.7 強行穿越、駕駛淹水區域
颱風挾帶雨量容易造成低窪、排水不良地區淹水,大多數車主都會在颱風來臨前夕,將愛車駛離河岸邊、河堤水門,改停放於自家車庫、大樓室內停車場,若是萬不得已必須在颱風天步行、開車出門,也應該避開淹水路段,如果強行通過很有可能會造成車輛泡水拋錨,或是因為泥水看不清路面導致跌倒受傷。
有鄉民曾在PTT上表示,從三峽準備開車上國道三號時,沿途發現水越來越深,在閘道口附近甚至看到有車拋錨在路中央,其他車輛也開始掉頭或觀望,部分車輛沒在怕直接衝過去,最後原PO選擇繞路回家,因此也好奇詢問「水淹多深才不敢開過去?」許多網友也紛紛表示,「不要超過你的進氣口」、「最高到引擎蓋前沿,而且中途不能鬆油門」、「記得一般建議是1/2輪胎高度,因為還要考慮前進時車頭會把水浪推高」,但大多數網友認為不要隨意冒險,「你永遠不知道水面下的高度」、「車高決定你能不能過,會問就表示怕,怕就繞道就好」、「我父親都建議我看到水太深沒把握就要掉頭了,不要賭,寧願繞路也不要變泡水車」。
No.6 囤蔬果泡麵
許多家庭主婦、家庭主夫預期颱風過境後菜價上漲,加上強風暴雨來襲不方便外出採買等因素,因此大多會在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前跑到超市、大賣場採購,像是葉菜類、水果類等鮮食,以及容易存放的罐頭、泡麵等乾糧,因此架上物資往往被搶購一空,不過有些人防患於未然購買過多物資,不僅造成真正需要的人買不到,有效期限到期時也可能無法食用完畢。
不少網友對於颱風天囤積蔬果、泡麵的行為,認為只需要購買適當數量即可,「台灣現在超有病,明明威脅低到不行也還沒進來,甚至連一滴雨都沒,一堆農產品偷偷先漲價不然就叫人囤貨,唯恐天下不亂」、「囤什麼糧?好像台灣嚴重缺糧一樣?這是會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感覺!颱風就一天兩天的事!除非偏遠地區或偏鄉購物不便才告知囤糧」、「颱風來正常採買,平時各項民生用品囤貨充足」。
No.5 在海邊觀浪
平時喜歡到海邊散步有助於放鬆緊張情緒、釋放疲勞的身心靈,不過若是沒有挑對時間,選擇在颱風登陸時跑到海邊觀浪,那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囉!海洋委員會曾於2019年在臉書上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海報KUSO做成「我可能不會救你」,強調只要海上颱風警報發布後,就不要做出在海邊觀浪、煮火鍋、看夕陽等挑戰生命極限的事情,「如果你一定要去,那麼,請自備塔位,簽好與妻訣別書,海巡弟兄有責任勸離你,也有權開你單,但只要海象不好我們也不一定會救你!不聽?不好意思,不是只有你有家人我們也有,『我可能不會救你』,今晚隆重上映。」
該則貼文在臉書上也引發廣大迴響,雖然言詞引發正反兩方議論,但不少人也認同不應該在颱風來臨時前往海邊觀浪,「台北港事件後,過了幾年後還有誰記得,曾經有兩位同仁在執行勤務,就這樣離開了,每次颱風總會有衝浪及觀浪民眾,往往危險的點都有我們同仁的身影,還會有誰記得這個事件,只有家屬及海巡同仁而已」、「無視警告的人浪費社會資源和生命,颱風天本來就好好待在家裡而不是颱風來了就去衝浪和看海浪跟釣魚,出了事還要海巡隊員去救,海巡隊員也是生命欸」。
No.4 點餐叫外送
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時,如果遇到天氣太熱或是滂沱大雨,不少人都會選擇躺在沙發上叫外送解決三餐,颱風來襲時,若是消費者仍要求外送員必須不畏風雨騎車送餐,外送員為了避免餐點延誤被打上負評,天雨路滑超速騎車也容易發生危險,各縣市政府對於颱風天是否外送也有所規範:例如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就曾公開說明,根據《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第5條,外送平台業者於政府機關因天然災害宣布停止上班期間,應停止從事外送服務,並通知外送員,違者可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去(2023)年杜蘇芮颱風來襲時,嘉義縣曾有一名蘇姓外送員凌晨3時冒雨接單,沒想到外送途中卻遭後方酒駕轎車撞擊,除了酒駕肇事備受檢討,也有人認為颱風天不該讓外送員冒著生命危險外送,「颱風天不該接單,安全重要」、「颱風天,盡量避免叫外送,安全考量,將心比心」、「若不是為了錢、生計,誰想風雨中冒險外送」。
No.3 大鬧港口、機場
每逢7月至9月容易受到颱風影響,原本規劃好的旅遊行程,因為颱風攪局,導致發生飛機、船舶、火車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停飛、停駛或是誤點的情況,許多旅客因為不知道何時才能復飛、復航或復駛,滿肚子火的情緒最終直接發洩在空服員、地勤、站務員等人身上。不過天氣變化難以揣測,若是真的發生延誤停開的情況,也不應該對著颱風天辛苦上班的工作人員發洩怒火。
去(2023)年8月因蘭恩颱風侵襲日本,導致原訂搭乘長榮航空返台的旅客滯留關西機場,打地鋪兩天後,仍遲遲等不到後續處理方式,旅客只好在機場怒喊「我們要回家」,該起事件在網路上也引發關注,「每次都是有這種人」、「起飛不見得能夠到家,有些時候遇到天候狀況,真的要三思不要只有抱怨,不是航空公司都要照單全收啊」、「天候狀況,又不是航空公司問題,旅行社要處理安置,在這種季節去,自己也要承擔一些可能遇到突發狀況問題」。
No.2 看電影、唱KTV
遇到颱風來襲,大家會關注是否能夠放颱風假!《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曾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資料統計調查,2001年7月30日至2023年9月4日,全台放颱風假前三名縣市依序為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但有時候縣市政府決定明日放假,結果隔天無風無雨,由於目前許多百貨公司,例如台北101、SOGO百貨、遠東百貨新竹大遠百、竹北店均陸續宣布颱風天暫停營業,絕大多數人就會選擇提前預約包廂歡唱KTV、訂票看電影等,雖然隱約感覺自己多了一天假,不過颱風假其實是安全措施,防颱期間還是應該盡可能好好待在家裡休息。
有網友對此在PTT上指出「該規定KTV、百貨颱風假禁止營業」,並指出颱風假的目的是希望民眾在家好好躲颱風,如今卻本末倒置,大多數人都跑去KTV和電影院,許多人也認同回應,「我贊成你說的,如果不是防颱那放假意義是什麼」、「支持啊,本來真要防災就全待在家」、「娛樂相關本來就該停止」。
No.1 登山、露營、衝浪、溯溪、泛舟
爬山俯瞰台灣自然美景、遊玩刺激的水上活動令人為之嚮往,但是如果在狂風暴雨的颱風天前後進行登山、露營、衝浪、溯溪、泛舟等戶外活動,你可能無法預知土石是否因此發生鬆動、天氣和海象發生哪些劇烈變化,就連登山步道也可能因為坍塌寸步難行,如果真的臨時遇到突發狀況,還要派遣救難隊員冒著危險上山下海搜救,不僅失去遊玩時的愉快興致,也要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因此遇到颱風天時,不妨等到天氣穩定、安全無虞後再行上山、從事水上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輕颱蓮花來襲時,保險業務員張吉吟在墾丁接受媒體訪問,脫口說出「颱風天就是要泛舟啊,不然要幹嘛?」反諷發言經剪輯播出後,張吉吟雖然因此一夕爆紅,還獲得「泛舟哥」稱號,不過颱風天泛舟也成為網友熱烈爭辯話題,事隔2年,中颱尼莎登陸時,張吉吟也改口請大家務必好好待在家。
不過若是颱風天來襲不聽勸到海邊衝浪會被罰款嗎?揚昇法律事務所曾於2015年解釋,按照《災害防救法》規定,政府為防災可劃定警戒區域,如果有民眾進入警戒區域可以派消防人員勸導,像是民眾衝浪、觀浪興致高漲拒絕離去,政府為了民眾安全著想可以依照該法開罰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先前有一名學生不聽勸阻在颱風天到海邊衝浪遭到裁罰,他不服判決結果告到行政法院,最後因學生衝浪的海岸已明確被畫成警戒區域,因此認定罰鍰沒有問題,「所以奉勸各位,還是不要在颱風天硬是要跑去衝浪才好」。
此外,颱風天登山意外救援事件層出不窮,不少網友也表示,「真的不想嘴,到時候又要叫直升機去救」、「以後規定颱風登山使用直升機要付費啦!在國外這類救援都是要付費的」、「有被勸阻的還好,是那種講不聽還執意登山的人才惹人厭」。事實上,立法院於2019年底也三讀通過《國家賠償法》修正法案,若是民眾經政府相關單位勸阻、設置適當警告標示,仍冒險前往開放山林、海域,發生意外時將會被減免國賠,因此未來颱風天登山遭逢意外有可能無法獲得國賠,希望能建立民眾自主管理風險觀念。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07月23日至2024年07月21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