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粽大戰開打?盤點端午節必做10件事

立蛋大賽、艾草、午時水...《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揭曉網友討論最高的這件事。

by 林子洵
南北粽大戰開打?盤點端午節必做10件事
艾草、肉粽
image source: FB/有時花開Sometimes Flower、FB/嘉義多一點

一起趁著端午,招好運、趕走壞運氣吧!

一起趁著端午,招好運、趕走壞運氣吧!
划龍舟

端午連假即將到來,還沒想好要做什麼嗎?端午節是一年陽氣最旺、至陽至剛的日子,也是招好運、趕走壞運氣的好時機,不少人也在端午期間立蛋、觀看龍舟大賽,還有包粽子、吃粽子等活動,不知道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嗎?這次《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盤點端午節必做的10件事,一起在端午節製造一些儀式感和氛圍感吧!

10

No.10 繫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為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組成,代表陰陽五行,也象徵著五方神力加持,端午節當天,會繫在孩子的手腕跟腳腕上,以此來保安康;甚至有此一說,不能任意折斷或丟棄五色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次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抛到河裡,這代表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

五色絲線也能夠給長輩佩戴,象徵著健康長壽,網友表示「而且現在大家做的五色絲線越來越好看,也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大人小孩都能配戴,祈福身體健康沒有病痛」、「一整年都能平平安安、無災無禍」。

9

No.9 貼五毒符

No.9 貼五毒符
五毒符

民間習俗認為,五毒(蛇、蜈蚣或蜘蛛、蠍子、蜥蜴、蟾蜍)會在端午時節大量滋生、四處遊走,會危害到人類,因此誕生了「五毒符」的符令,繪製五毒的圖像,還會畫上雞或是老虎,象徵著雞或老虎會吞食、收服五毒,又稱為「虎鎮五毒」。

有些五毒符會將五毒畫在葫蘆內,代表福祿的同時也有收伏的作用,將境內不好的毒物全收在內,除瘴癘、驅邪氣,能讓地方境內平安,網友也表示「每年都會到廟裡面拿,希望每年都能順順利利、平安健康、遠離災害」。

8

No.8 祭拜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在早年是指海神媽祖的五名從神,通常是指馮璿兄弟三人、蔡某和丁仲修五人。時至今日,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但通常是指以善於治水的夏禹為主,再加上其他英雄才子、忠臣烈士如伍子胥、屈原等人合併供奉,稱為「諸水仙王」。

端午節也會想起屈原,但主祀屈原的廟宇沒那麼多,民俗專家就建議可以改找祭祀「水仙尊王」的廟宇,因此許多人都會在端午期間前往祭拜,「每年都會很熱鬧,有秒還會發放平安餅很有氣氛」、「端午節都會去有水仙尊王的廟宇走走」。

7

No.7 喝雄黃酒

許多人對「雄黃酒」的印象來自白蛇傳中,千年蛇精白素貞在端午節時,喝了雄黃酒,結果法力全部消失。雄黃以前被當作殺蟲劑、除草劑的原料,人們會在端午節將雄黃磨成粉,加入酒中製作成「雄黃酒」來避邪。

但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雄黃具有一定的毒,衛福部更出面呼籲,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加熱後會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As2O3)的有毒化學成分,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真的不要再嘗試雄黃酒了,對身體會有不好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少看到這樣的習俗了,是好事」。

6

No.6 打午時水

俗話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午時水」是指在端午節正午時分取得的井水或是山泉水,由於是一年陽氣最旺之時,會具有極高的陽氣能量,因此又被稱為「純/極陽水」,相傳有避邪、除穢、改運添財、消暑熱等功效,隨著時間的變化,使用水龍頭、淨水器取水也可以。

有許多人也會使用艾草、菖蒲等來沾取午時水,房子灑淨房子,去除晦氣,提升宅運,「我們家還會用午時水加上艾草洗澡」、「有俗語說『洗午時水,無肥亦水』,洗完會變漂亮」。

5

No.5 掛艾草、菖蒲

No.5 掛艾草、菖蒲
菖蒲、艾草

在端午節當天,不少人會在自家的門口上掛上艾草、菖蒲等來驅邪避凶、淨化環境、預防瘟疫等,因為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艾草有驅邪、淨化之功效」,而菖蒲則被認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同樣有避邪的效果。

除了掛在自家門口上,也有人會將其佩戴在身上或是用來沐浴把身上到厄運消除,迎接好運,「不僅是傳統習俗,也能祈求平安健康」、「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掛門口還能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4

No.4 掛香包

在《臺灣通史》上有寫到「以五色絲製烏獸花果之屬,兒童佩之,謂可辟邪」,在布料中加入香料和沈香、艾葉、菖蒲石等中藥材再縫起來,就能夠佩戴在身上,不僅能夠驅蚊防蟲,在民俗中也有避邪之意。

不少網友也認為,看到香包就能感受到端午節的節慶氛圍,「每到端午節家裡的小孩都會掛上香包,都覺得好有儀式感」,但網友也特別提醒,千萬不能把香包隨便弄丟,「把香包弄丟了,就意味著也把平安弄丟,所以有香包的小孩大人一定要好好保管」。

2

No.3 立蛋

相傳5月5日是一年中陽氣最重的一天,如果能在正中午(11點至13點之間)把雞蛋立起來,就能吸取天地正氣,未來一整年都會有好運,因此許多人都會在端午節這天立蛋,增加許多樂趣。

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也特別舉行「端午節千人立蛋」的活動,不僅能增添節日氣氛留下難忘的回憶,現場還會有「蛋」主題教育駐站,一起學習蛋的相關知識「千人立蛋感覺與太酷」、「從小到大還沒有成功立過蛋耶,希望今年成功」、「小朋友們還會在蛋上面畫畫超可愛」。

1

No.2 划龍舟、看龍舟大賽

No.2 划龍舟、看龍舟大賽
划龍舟

傳聞屈原在投汨羅江後,不少楚國的人民紛紛划船為了要救他,但始終找不到屈原,而為了避免水中的魚類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人民們一面划船,一面敲鑼打鼓,久而久之就演變出端午節要划龍舟的傳統了。

而隨著端午節的到來,全台各地,像是高雄愛河、嘉義東石等也舉辦龍舟競賽,吸引不少關注,「龍舟比賽真的很好看,龍舟也可以祈福全年順境」、「因為全明星更加認識龍舟競賽,真的很刺激,而且不簡單」、「每年端午節最期待的就是看龍舟大賽」。

1

No.1 吃粽子、包粽子

No.1 吃粽子、包粽子
粽子
image source: FB/嘉義多一點

說到端午節,少不了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包粽子。而這個習俗,相傳是因為屈原投江後,當地居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啃食屈原屍體,就將竹葉包著糯米並投入江中,經過世代的變遷,進而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而肉粽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做法以及口味。在台灣每年端午節,都會掀起一波「南北粽大戰」,也成為端午節另類的話題與樂趣,「北部粽就是3D油飯」、「南部粽就是一坨白白的米糕,看起來毫無味道」、「北部粽看起來沒熟」、「南粽的濃郁,北粽的清甜」。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2023年06月04日至2024年06月02日,共約1年。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網路溫度計】提醒您-

◎尊重各宗教主張 民俗信仰請勿盡信

網路溫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