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加的防疫新名詞

不斷增加的防疫新名詞

「校正回歸」、「滾動式修正」、「微解封」、「軟性封城」……面對這些防疫名詞,你也一頭霧水嗎?從2019年年底開始,Covid-19便入侵我們的生活,大家也隨著疫情迎來許多政策變動。兩年多的時間裡,在因應疫情變化的政策或公告中,出現了許多因為疫情而誕生的「新名詞」,乍看之下讓人難以理解,每出現一個新名詞,也總能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話題。

這些在疫情時代突然冒出來的新詞彙,除了讓人困惑外,也讓不少人都覺得十分傻眼,有網友表示受不了一直有一堆看不懂的詞出現,更有人將這些新名詞做成迷因梗圖,嘲諷滿滿。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出「疫情期間最讓網友傻眼的二十大新名詞」,一起來看看吧!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les

NO. 10 人與人的連結

去年(2021)萬華茶室爆發群聚感染時,指揮官陳時中在5月13日的防疫記者會上以「人與人的連結」婉轉指涉蘆洲獅子會前會長的男女關係,模稜兩可的說法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引發話題。

許多網友開始到處運用,還延伸出「多人連結」、「連結再連結」等造詞,用來嘲諷各種桃色事件或身邊的渣男渣女。由於該詞彙讓人印象深刻,也常在政府被批評「一直發明新名詞」的時候被提出來討論。

延伸閱讀:政治人物年度金句王是誰?2021政治金句TOP20揭曉!

示意圖/Pexels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

NO. 9 精準疫調

「精準疫調」原為指揮中心在2020年的疫調政策,在去年(2021)5月疫情爆發時,北市府啟動了「精準疫調」,但有人認為疫情根本沒有受到控制,質疑「精準疫調」到底「精準」在哪裡。

關於臺北市的「精準疫調」,在去年6-7月引發了一場網路論戰,像是環南市場、北農的群聚感染,以及「虎林專案」等等,都造成不少話題。還有網友嘲諷,臺北市政府的「精準疫調」,看起來根本比其他縣市的「一般疫調」還要不精確。

延伸閱讀:防疫保單賣翻天 「不續保」、「拒賠」10大吵最兇話題

臺北市政府

image source: 臺北市政府

NO. 8 自主應變

在今年(2022)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不斷強調要民眾「自主應變」,陳時中在4月22日記會上對自主應變的擴大解釋,引發了許多討論和批評。不少人認為政府沒有落實好防疫導致疫情爆發,許多政策也都一團混亂,現在只丟出一句「自主應變」,像是把所有問題都推回給人民自己處理,讓人感覺很差。

有網友認為自主應變充滿諷刺意味,根本是在叫大家自生自滅,還有人直接批評「那還需要政府幹嘛?」

延伸閱讀:自主應變聲量飆!陳時中再拋「軟性自主應變」網問:到底什麼意思

NO. 7 新臺灣模式

面對今年大爆發的疫情,政府在今年(2022)4月初提出了「新臺灣模式」。表示不追求全面清零,但也並非放任病毒肆虐,而是以「減災」為目標的有效疫情控管。

該名詞一經宣布,在網路上立刻引發討論。許多人紛紛困惑「什麼叫防疫新臺灣模式」、「新臺灣模式到底是什麼」,更有人提出質疑「現在等於消極應付了吧」、「新臺灣模式就是躺平了?」、「反正時間到了,疫情會自己好」。

延伸閱讀:府院定調「新台灣模式」?疫情新名詞網友熱議持續飆燒

NO. 6 滾動式修正

2020年1月開始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就常常提到政策會「滾動式修正」,指一邊實行政策再一邊根據現況檢討、修正作法,陌生的名詞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不少人覺得在檢討、修正前面加上「滾動式」非常沒有必要,更有網友認為這根本就是幹話,「打臉自己之前的決策」、「朝令夕改」。也有許多人開始延伸出各種「滾動式XX」的造詞,稱「滾動式」就是「讓幹話瞬間變專業」的好用包裝詞。

延伸閱讀:停課標準滾動式調整 家長霧煞煞?「停課」討論度狂增近24%

Meme梗圖倉庫

image source: Meme梗圖倉庫

NO. 5 類XX

從去年(2021)5月出現「類封城」後,後續就產生了許多以「類」開頭的名詞。像是、「類普篩」、「類共存」、「類清零」等等,讓許多人都覺得看到不耐煩,「不要再類XX了!」

有人認為,「類XX」就是想要做什麼又做不到的時候會用的命名方式,「像是類普篩、類火車」。也有許多人開始用「類XX」造出各種有梗名詞,「新北市=類臺北」、「類曲球=滑球」、「小三=類老婆」。

延伸閱讀:實聯制走入歷史!盤點10大網友反彈防疫政策 你中了哪幾項?

Meme梗圖倉庫

image source: Meme梗圖倉庫

NO. 4 各種O+O

從2019年底到現在的隔離政策,有各種不同的天數組合,3+4、3+7、0+7……這一堆O+O的防疫隔離規定你搞得清楚嗎?隨著疫情不斷變動,相關規定也一直修改,每次都不一樣的數字讓人直呼好複雜,才剛搞楚沒多久又換新制。

網路上常常出現「隔離天數怎麼算」、「3+4、0+7有什麼差別」等問題討論。自從去年爆發「3+11」的爭議後,面對這些「O+O」的政策,也總是免不了有網友們質疑、批評的聲音出現。

延伸閱讀:好想消滅病毒!新冠疫情3年了…懷念快樂出國必做的十件事

FB/衛生福利部

image source: FB/衛生福利部

NO. 3 微解封

去年(2021)疫情爆發時一度升級為三級警戒,在7月中政府宣布了「微解封」,延長警戒但鬆綁政策,讓不少人紛紛感到困惑,「什麼是微解封」、「微解封跟解封差在哪」、「是不是等於沒解封了」。

許多網友認為,「微解封」的定義模糊不清,讓人無所適從。更人有覺得,表面上規定鬆綁,實際上民眾若想出門遊玩還是會被輿論譴責,根本是一種甩鍋行為,「甩鍋給地方」、「甩鍋式解封」。

延伸閱讀:微解封在即!14個與Omicron「共存」或「清零」理由揭曉

Meme梗圖倉庫

image source: Meme梗圖倉庫

NO. 2 超前部署

在2019年12月底疫情剛出現時,政府進行「超前部署」,成功讓臺灣保持本土零確診紀錄,得到各界讚賞。但之後本土疫情爆發,疫苗、快篩、醫療資源等問題造成許多混亂,讓「超前部署」這個詞在許多人眼中逐漸變得諷刺。

很多人開始質疑「到底超前部署了什麼?」有網友認為政府雖然一開始表現不錯,但疫情開始延燒後卻像毫無準備一樣一團混亂,「超前部署」如今已成為網友嘲諷政府的用詞。

延伸閱讀:網友熱議十大「新冠名人」!他們被罵爆都跟疫情有關

NO. 1 校正回歸

「校正回歸」為去年(2021)5月第一波疫情爆發時出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的新名詞。因為篩檢時間不足,所以在當日補上前一天的確診數另外計算。不過也招來不少網友質疑,這只是政府想讓確診數字看起來少一點而亂發明的用語。

該名詞也在網友的嘲諷下逐漸迷因化,「作業做不完遲交就跟老師說是校正回歸報告」、「年紀22+校正回歸28」、「體重30……校正回歸35」。

延伸閱讀:神回顧/2021年20大流行語來襲 「校正回歸」衝聲量冠軍

Meme梗圖倉庫

image source: Meme梗圖倉庫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0年01月01日至2022年05月23日。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疫情下出現的新名詞』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尋,聰明人都在訂閱【網路溫度計Line Notify】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https://urlink.io/j72VVVk8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

加入網路溫度計電子報臉書粉專IG官方帳號,追蹤最即時火熱的網路新聞!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