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Net Zero是什麼?
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碳中和不僅成為國際間所重視的議題之一,為化解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各國包含台灣在內,已取得共識,並陸續宣誓以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為目標,碳中和趨勢已然成形。所謂「淨零」(Net Zero)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七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總排放量趨近零值,人類才有機會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和生存下來。
整合環保新技術、制度已是當前全球政經局勢的共通目標,認識碳中和趨勢是作為地球公民的義務,讓《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帶你盤點淨零行動中,不可不知的十大環保新興趨勢!
(分析期間:2021/01/26~2022/01/25)
Image Source:unsplash
![淨零Net Zero是什麼?](/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Charts%2FReplaceImages%2F2021-11%2F751bbd40-67bf-48fc-b6ab-88c46bdbe096_re.png&w=1920&q=75)
No.1離岸風電
風力發電是利用電磁效應原理,透過大規模氣體流動推動風機葉片,帶動發電機產生電力,是讓風能轉為企業及家庭用電的重要技術。離岸風電的原理與一般陸域風電相同,優勢在於發電機組安裝在海面上,不受山坡或建物的影響;此外,海上風速可達沿岸地區的兩倍,配合海底電纜等硬體輸送電力,發電效率較陸域風機大增。台灣近年離岸風電建設案眾多,其中的「中能風場」是由中鋼與CIP共同投資設立的中能發電公司主導開發,獲配300MW併網裝置容量,亦整合27 項產業在地化項目投資,為國內最大規模在地化之離岸風場。同時,中鋼集團旗下子公司興達海基,也於去年7月完成首座百分之百國產化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為厚植本土綠電產業根基寫下關鍵的里程碑。
![unsplash](/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1-11%2F82445308-bae4-47fa-9e76-24db3f640b72.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2碳權交易
目前世界各國採行的碳權交易機制,以「總量管制」為基礎概念最為常見,首先由政府頒布法律,作為國家層級碳市場的法源依據,進而訂定每年總排放量與企業排碳配額,也就是企業排碳的許可證。
鑒此,在總排放量固定下,若有企業排碳額度超標,則會受罰,若企業尚有剩餘排碳配額,則可銷售給市場中需要更多配額的企業,藉此獲得交易收入,間接鼓勵企業積極採用減碳技術及設備。台灣目前傾向先以「碳費」為工具,訂定簡明的碳價標準。
![unsplash](/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1-11%2F0ed9dfb7-7b4c-4b8b-982d-38aedad20b90.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3漁電共生
漁電共生是結合養殖漁業與再生能源的複合經濟型態,分為「室外地面型」、「室內屋頂型」2種,利用在魚塭堤岸、引水道上、蓄水池面建置的太陽能板設施,不僅能適度為魚塭遮光,也能達到綠電生產效益。台灣地狹人稠,想達成2025年太陽能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善用農漁業用地是必然的考量,目前台灣漁電共生以台南為發展重鎮,15,000公頃的養殖面積居全國之冠,加上日照豐富,成為漁電共生合適地點,目前已有雲豹能源、大亞綠能等廠商投入佈局。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1-11%2F1d8625c4-cd0b-4cf8-abed-561c0868341f.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
No.4碳捕集
碳捕集又稱碳捕捉,指的是將排放源(如火力發電或水泥、化工等重工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運輸、再利用與封存等4種面向發展的技術,可將碳原料運輸至工廠進行再利用,或儲存於地底深層中,除了可以降低釋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外,經再製的液化二氧化碳貯存於地底下,還能當作原料提供給石化、建材等產業,降低石化業對石油的依賴。例如中鋼與長春石化等化工廠所謂的「鋼化聯產」合作計畫,碳捕集扮演了重要的關鍵技術。
![carbfix](/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1-11%2F03bf6fa5-2d50-40a8-9f5b-6227cd1d13d5.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carbfix
No.5綠氫
氫被稱為「純淨能源」,因為分子結構中不含碳,燃燒後僅生成水,故可成為理想的工業原料,被列為淨零碳排理念的核心關鍵。由於氫原子活性高,在自然界中多是以化合物形式(如水、甲烷)存在,因此製氫過程耗能極大,其碳排自然也須計入其中,而綜觀製氫方式,以核能或再生能源電解水後取得氫的方式,其所需碳排最低,故稱為「綠氫」。綠氫已是國際趨勢,台灣產業中除台積電使用綠氫外,中鋼也積極規劃高爐製程改以部分氫氣取代冶金用煤及佈局綠能投資。
![Coregas](/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2-01%2Fad2c2ca1-ffda-4804-ab1b-4e2dd393d203.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Coregas
No.6氫能冶金
淨零碳排蔚為趨勢,世界各國擁抱綠能減碳之時,身為排碳大戶的重工業者而言,誰能及時敏捷轉型,誰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以鋼鐵業為例,以往煉鋼方式是使煉焦煤在高爐內和鐵礦砂的氧化鐵進行還原反應,產出純鐵(Fe)及CO2。相較之下,氫能冶金是顛覆傳統的突破性技術,不使用煉焦煤產製的焦炭,改用氫(H)作為原料與氧(O)結合,如此一來,純鐵的副產物便只剩下水(H2O)。當前中鋼公司正攜手工研院、中山、成大等研發團隊,研究發展中鋼氫能冶金所需要的技術,但同時也面對技術、資源及成本三大挑戰。
![unsplash](/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1-11%2F47536127-0201-47ec-8b13-b5f97a2e5bea.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7人造肉
想克服暖化危機,淨零碳排是顯學,但還有種溫室氣體不能忽視—甲烷,甲烷對氣候危害程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最大宗來源是牛、羊等畜牧業,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中,畜牧業就佔18%,比全球交通運輸產業(航空、鐵路)加總還多。因此,減少動物肉的食用,進而向上影響產業鏈,並以「植物性替代肉」和「實驗室培養肉」做為取代動物肉的兩大趨勢。根據以色列AlephFarms公司描述,相較傳統畜牧業養一頭牛要兩年,實驗室裡以細胞培養出牛肉僅需三個月,能降低甲烷與碳排放。
![facebook/Aleph Farms](/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2-01%2F7f69d0eb-65f0-4f96-b120-fee35b3e03ab.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facebook/Aleph Farms
No.8地熱能
地熱能來自地層下的熔岩,是造成地震以及火山爆發的原因,地熱發電的原理,就是透過這股熱能加熱地下水,使其成為過熱蒸汽後,當作工作流體推動渦輪機組發電,根據工研院《地熱發電資訊網》,台灣擁有33.64GW的地熱潛能,包含宜花東、嘉義、南投在內,共有27處主要地熱潛能區,今年,獲得比爾蓋茲旗下「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支持的瑞典地熱開發商倍速羅得,更看上台灣地熱,已投資近1500萬美元在花蓮紅葉村鑽探開發。
![BASELOAD POWER TAIWAN](/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2-01%2F22daf4a6-c15e-4a55-a6eb-afdc4f4098b8.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BASELOAD POWER TAIWAN
No.9生物燃料電池
生物燃料電池屬於生物質能的一種應用方式,利用微生物細胞組織的代謝反應作為催化劑,將化學能轉為電能。基本上,生物燃料電池的構造與一般電池相似,包含陰、陽兩極,並設有半滲透膜將兩極隔開並進行質子交換,原理是藉微生物對葡萄糖等有機質產生的氧化反應並釋放出電子,且根據氧化反應發生方式不同,又可分為「直接生物燃料電池」、「間接生物燃料電池」,除發電外,目前生物燃料電池相關研究指出,此技術在廢水降解、減少水中有機汙染方面也有其潛力。
![youtube/BeFC](/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2-01%2F5b6220dd-5485-4b75-bb40-6da0402c5b30.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youtube/BeFC
No.10鋼化聯產
談及近年當紅的碳中和趨勢,會發現關於這些溫室氣體的討論,時常集中在如何達成「相對零排放」上,其中具體的思考之一,便是「A產業的生產廢棄物,是否可能化為B產業原料」這樣的循環經濟模式,今年台灣中鋼與中油即依循此模式,建立「鋼化聯產」合作模式,藉由讓煉鋼過程中產生的高爐氣、轉爐氣等富含CO、CO2的副產燃氣,轉作石化業合成化學品的原料,助鋼鐵業與石化業大幅減碳。舉例而言,二氧化碳能轉化成乙烷,再生成乙烯,往下可再製成PE等塑化材料,令產業鏈共享零碳商機。
延伸閱讀:買不起房還要被嘲諷!十大租屋族心酸
![Google Maps](/_next/image?url=https%3A%2F%2F2024-dailyview.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2FContent%2FUpload%2FThemeImages%2F2022-01%2F9db073d8-bafb-4167-aee5-7ce24f7b35e0.png&w=1920&q=75)
image source: Google Maps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1年01月26日至2022年01月25日,共1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環保新興趨勢』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小孩子才慢慢爬文搜尋,聰明人都在訂閱【網路溫度計Line Notify】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https://urlink.io/j72VVVk8
有想看的排名主題?請不要猶豫告訴我們吧
提供題目►https://pse.is/JW2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