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只有一個」從來都不是口號,而是需要全人類正視的事實。你知道「循環經濟」是什麼嗎?相較於線性經濟這種透過大規模「原料開採、產品製造、使用後丟棄」的單一向快速消耗地球上有限資源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則重視資源的使用效率,讓有限的資源以再利用及永續使用的方式創造更大的價值。
隨著強調環境保護、資源永續的ESG大勢浪潮來到,許多頂尖製造業在追求事業成長的同時,也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在生產製程設計,減少廢棄物排放等方面進行思維創新的同時也達到創造新的效益,並帶動企業轉型發展,以符合「有ESG才有好的EPS」這句話。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參考2017-2021年TCSA台灣永續獎「循環經濟領袖獎」與天下、遠見雜誌2019-2021年所舉辦「天下永續公民獎」、「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等獲獎製造業名單,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出十大循環經濟頂尖企業推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努力,一起響應愛護地球吧!
image source:Unsplash/Margot RICHARD。
No.10 永豐餘投控
1924年以來,永豐餘投控成立近百年,更明白回應氣候變遷需要重視ESG的重要性。
因此在「環保永續」、「循環經濟」及企業社會責任各方面,永豐餘投控不遺餘力,如2013年他們經過12年的研發後,以傳統農業廢棄物麥稈跟稻稈為原料,利用無化學添加物等技術,再製成各式紙捲、紙箱與紙塑等綠色包裝材料,還因此榮獲2014 年美國愛迪生獎。
造紙起家的永豐餘投控,深知台灣這座美麗的島國,能源、資源與原物料相對其他國家較為缺乏,極度仰賴進口,因此總是用「心」看待資源,讓所謂廢棄物有「新」生命,達到世世代代的共生共榮。

image source: 取自永豐餘官網
No.9 台灣糖業
在永續議題上,國內外獲獎不斷的台灣糖業(簡稱台糖),早已是CSR企業的翹楚。
尤其隨著台糖多角化營運,橫跨砂糖、生物科技、精緻農業、油品、畜殖、休閒遊憩、商品行銷7大產業,他們早已從「單純砂糖產銷」的傳統農業加工業轉型為綜合事業體,節能減碳的環保策略始終穩扎穩打,榮登亞太地區健康及綠色產業的標竿企業。
其中像是在台灣熱烈討論的電力問題,台糖利用農廢資源發電取得再生能源,不僅足以自用,剩餘的電還均售予台灣電力公司,貫徹循環經濟的企業責任。

image source: FB/台糖粉絲團
No.8 友達光電
氣候變遷對全球經濟、國家以至產業到個人,都存在日益深重的影響。
總是跑在企業浪頭的友達光電,很早就在生產領域上致力創造友善環境,並在綠色廠房、節能減碳、資源再利用、廢棄物減量及降低環境負荷等方面多加著墨。
如友達光電每年制訂廢棄物處理廠稽核計畫,廢料出廠清運後不僅妥善管理,還追蹤流向,連廢溶劑都能回收再利用;此外,友達也藉由燃燒產生的蒸氣發電,除自用也供給需求廠商或售給台電,前瞻性的思維及對環保的堅持,讓人看見科技產業龍頭公司非凡的永續態度。

image source: FB/友達永續行動家 AUO CSR +
No.7 台灣水泥
傳統產業以往總是給人高污染的刻板印象,不過台灣水泥 2018 年即開始布局多項能源管理轉型工作,以水泥、廢棄物資源化和新能源為三大核心事業,成功轉變外界的負面形象。
台泥 2020 年在花蓮設置了全台首座「台泥 DAKA 開放生態循環工廠」,不僅讓民眾可以近距離體驗再生能源,更可以藉此認識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一年內就吸引 350 萬人次到訪參觀。
台泥在花蓮和平廠的 DAKA 園區內,使用廚餘回收處理後形成的土壤改良材,耕種與栽植花草,成果相當驚艷,也讓當地村民們興奮搶當農夫。

image source: FB/台泥 DAKA 和平微旅
中鋼很早就重視永續經營及投資節能減碳設備,積極推動及落實5G策略,包括綠色製程、綠色產品、綠色夥伴、綠色世界、綠色生活。中鋼環保投資金額累計至110年底高達792億元,單單在110年就完成251項減碳專案,當年度減碳量約達29.3萬公噸。此外,過去十年,中鋼推動1,163節能減碳方案,累積減碳量達135萬噸,換算平均每年減碳0.65%;此外,今年中鋼還攜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找來許多專家學者組成堅強的研發團隊,投入研發新穎的空污防制技術和高效能濾料,為維護高雄空氣品質做出貢獻。
除了減碳,中鋼亦致力資源循環再利用,將製程產出的廢棄物和副產品,視為優先循環再回收使用的資源,並結合自身的汽電共生系統及回收廢熱產製蒸汽,以及氧氣工場產出之各項工業氣體等,與臨海工業區鄰近之業者建構起互通多餘的能源平台。此外中鋼還與中油規畫建立「鋼化聯產」合作模式,藉由捕捉煉鋼高爐氣、轉爐氣等副產燃氣內含有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再轉製為石化業合成化學品的原料,有助鋼鐵業與石化業大幅減碳,擴大區域能資源整合的範疇,成為實踐循環經濟的最佳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