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y」還是「Laurel」?這原因讓我們聽到不同結果
image source:twitter
文/勞倫溼
首先,我們先來聽聽下面這段音頻,接著告訴我們你聽到了什麼?不少人會回答自己聽到了「Yanny」(音近:燕你),但卻有另一群人斬釘截鐵的回答聽到了「Laurel」(音近:陋裸)。不信的話你把這段影頻傳給其它人聽,相信一定會有人說出跟你相反的答案。知道了每個人聽到的聲音不同以後,接下來很多人心中冒出的疑問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正確答案是「Laurel」?
先說這段視頻有沒有正確答案,事實上有,但理論上可以說沒有!根據《時代》的報導,該段視頻最初源自一個詞彙發音的網站,負責這個項目的高中生錄製好聲音檔後,當他用電腦上的喇叭播放出聲音時,現場的人們對於自己聽到了什麼卻產生意見不合的情況,就像我們一樣,有人表示自己聽到的是「Yanny」,有人卻說自己聽到了「Laurel」,最後上傳到Twitter上尋求大家的意見,造成病毒式的傳播。
事實上,當初錄製該詞彙時,這個項目其實是英文單詞的「桂冠」也就是「Laurel」,換句話說聽成「Yanny」的人其實都聽錯了!既然如此,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同時都聽錯了呢?
不少研究聲音領域的專家與實驗室的教授,紛紛針對該錄音檔做研究,最後找出了答案:「這一段聲音模型剛好介於兩個詞的中間」,簡單來說就是介於人腦無法精準判斷的灰色地帶。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在許多人大聲講話的吵雜環境中,你沒辦法同時聽懂所有人在說什麼,但是當集中精神力想要專心聽某人在說什麼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排除其它異音,針對你心中預想這個人的聲音特質、頻率條件,只讓它進入你的大腦。
大腦的暗示效果
回到這一段讓網友吵翻天的錄音檔,不少人可能會困惑「我並沒有特別想要聽到哪一種音頻」大腦是怎麼幫我決定最後聽到的結果呢?其實你並非沒有決定要聽成哪一個聲音,雖然主觀意識沒有參與這個過程,但是你的潛意識已經在無形中幫你做出了決定。影響大腦運作機制的因素包含你本身對高頻還是低頻的聲音較為敏感,電腦喇叭的品質,甚至是你上一個聽到的聲音是什麼,你眼前看到的是「Yanny」還是「Laurel」都會對大腦產生暗示的效果,進而影響最後聽到的結果是什麼。
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可以從下面這個影片中觀察到,試著打開你的喇叭,聽聽看到底影片中的聲音是「bill」、「pail」還是「mayo」。如果一直聽到同一個單字,可以試著暫時把聲音關掉,在心中默念幾遍想聽到的單詞,給自己的大腦暗示後,再重新播放影片你就會發現自己聽到的聲音不一樣了。
還記得前陣子讓人吵翻天的「藍白色洋裝」難題嗎?其實也是我們大腦潛意識下產生的錯覺,因為背景環境顏色不同的關係,我們的大腦在顏色的判斷上也會出現不同。如下圖所示,可以試著將反差的色塊剪下貼上到另一邊,你會發現其實都是相同的顏色,是不是很神奇啊!
★別再浪費生命爬文!熱文榜告訴你每小時網路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