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防詐!大數據KEYTECTOR防偽冒 攜手勤業眾信共創防詐生態圈
詐欺與AI雙向進化,企業防線為何不能單打獨鬥?以數據分析、AI識詐與風險管理打造韌性防詐生態系,開創企業信任與科技防護新格局。

上圖左起為:勤業眾信鑑識與金融犯罪防制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陳鴻棋、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昱奉、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金志丞、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理事長高進光、勤業眾信鑑識與金融犯罪防制服務副總經理邱立成。
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詐騙手法也同步「進化」,變得更智慧、更隱蔽、更跨界。面對生成式AI、深偽技術(Deepfake)帶來的挑戰,企業和民眾該如何自保?「智能防詐」的關鍵又是什麼?
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電腦稽核協會於昨(11)日共同舉辦「智能防詐:融合科技與監理的創新策略」研討會,面對AI技術應用與詐欺手法的雙向進化,企業不僅需要導入科技工具,更需透過生態圈合作整合不同產業與監理機制的力量,才能在新型詐欺風險環境中建立長期防護韌性。
信任議題成為品牌最關鍵的決勝因素
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金志丞指出,近年品牌帳號偽冒、金融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連帶影響了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因此,企業必須從被動防堵轉向主動防禦,才能在數位與AI環境中有效防堵風險因素,實現永續經營。
企業若仍停留在「事後補救」的思維,將難以應對生成式AI與深偽內容帶來的挑戰。大數據(股)公司以「智能數據價值鏈」為核心,打造一套能從數據中洞察風險、預測行為、主動防禦的決策引擎,協助企業把數據轉化為有價值、可信賴、能行動的決策資產。其中,《KEYTECTOR》結合十年有成的《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以「語意分析」、「頻道特徵分析」、「偽冒行為分析」三大AI核心模組的偵測系統,提供全面、實時、精準的風險預警。在實際案例中,偽冒防範作業時間可縮短80%以上,從被動巡邏轉為主動預警,大幅提升監控效率。金志丞執行長強調,信任將是企業在AI時代的競爭力,而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數據成為守護信任的第一道護城河。

勤業眾信金融產業負責人楊承修資深會計師指出,隨著商業環境日趨複雜與數位化發展加速,金融詐欺風險已不再侷限於傳統金融體系,並逐漸外溢至電子商務、社群媒體及電信等產業,防制詐欺已成為跨產業的重要課題,唯有公、私部門攜手合作,才能有效因應不斷變形的詐欺手法與新興風險。勤業眾信長期深耕於金融犯罪防治與風險管理領域,結合專業顧問、數據分析與科技應用能力,協助企業強化防詐治理架構,提升整體防護韌性。未來,勤業眾信將持續扮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鍵橋樑,推動跨界合作與創新思維,協助產業從合規導向邁向策略性風險管理,打造更安全與可信賴的防詐生態系。
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理事長高進光指出,面對人工智慧(AI)與深偽技術帶來的全新挑戰,詐欺手法正以日益精密化與跨產業化的態勢發展。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他強調防制詐欺已不僅是單一產業的責任,而是政府與民間必須攜手合作的共同課題。高理事長表示,金融與電信產業身處防詐與防洗錢體系的防衛前沿,更應加速轉型。高理事長強調,本次研討會聚焦的AI偵測技術、數據應用及跨業合作機制,正是協會長期致力推動科技與治理的專業方向。協會本身是個包括產官學研多領域的平台,未來在建構「橫向聯防的智能防詐生態系」時,也希望可以成為關鍵的溝通橋樑。
勤業眾信鑑識與金融犯罪防制服務執行副總經理江榮倫在會議中指出,現今金融詐欺的型態日趨複雜,不僅組織分工更為縝密,也因生成式AI、深偽技術及自動化工具的運用,使犯罪手法出現快速改變與具隱蔽性的新樣貌。面對此挑戰,勤業眾信秉持「智能、人本、共享、彈性」四大科技阻詐核心精神,致力推動跨界合作與生態圈共創。勤業眾信在過去幾年,積極邀集金融、科技、法律、電信及資安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夥伴,同時整合自身的國際經驗與在地洞察,持續尋求更好的防詐科技與監理解決方案。透過全球資源共享平台,期望能夠繼續攜手合作夥伴,協助金融機構、監理機關與高風險產業以更智能化與協作化的方式,全面強化詐欺偵測與防制能量,守護金融市場信任基石與民眾財產安全。
台灣詐欺犯罪案例態樣分享
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昱奉表示,從司法實務觀點剖析詐騙產業鏈的演變與國際合作新趨勢。陳檢察官指出,台灣詐騙金流一年流動規模高達新台幣千億元,顯示詐欺產業的專業化與跨境化日益嚴重。陳昱奉分析,AI、虛擬資產與社交工程的結合,正讓詐欺手法更具智慧化、規模化與隱蔽性,形成執法與監理的新挑戰。他強調:「在數位時代,執法機關若沒有『網路世界的槍』,將難以有效嚇阻犯罪。」呼籲建立「令狀主義前置化」與跨部門即時資料協作機制。
此次研討會亦回應聯合國《打擊網路犯罪公約》(UNCC)開放簽署的重要時刻,呼應國際強化「反詐—反腐—反洗錢」三軸聯防的趨勢。陳檢察官呼籲,會計師與顧問業者可透過AI監測、金流追蹤及企業KYC制度,成為防詐生態系的重要節點。最後他以「減案才是王道,減害才是人道」作結,強調心理戰與數據治理將是AI時代防詐的核心戰場。

勤業眾信鑑識與金融犯罪防制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陳鴻棋表示,面對數位化與智能化帶來的新型詐欺挑戰,企業的防詐思維正從「合規導向」逐步邁向「策略驅動」的轉型階段。過去企業多以符合法規為主要目標,但在詐騙手法日益跨界與精密的趨勢下,僅依賴事後稽核或被動監控已不足以應對複雜的風險環境。防詐應成為企業治理與永續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管理層開始建立前瞻性的風險意識。智能防詐的核心不僅在於技術導入,更在於將數據洞察與決策能力相結合,勤業眾信致力於協助企業整合策略、流程與科技三大面向,推動防詐體系由「合規防線」進化為「策略優勢」,以實現更具韌性與信任度的營運架構。
勤業眾信鑑識與金融犯罪防制服務副總經理邱立成表示,在協助金融機構建構防詐輔導經驗中,其中一個的挑戰可能在於風險意識及監控數據的整合方向,因為組織內部各權責單位的策略任務與跨部門協作的落差。使得企業雖已具備監控系統與交易數據,但缺乏串連及整合機制下,導致資訊孤島現象,降低了防詐的即時性與精準度,而未能形成更完善的風險防護網。另外延伸推動跨業資料共享與協作機制,以強化整體防線的聯動性也是另外一個挑戰及需要規劃的方向。
透過考量AI應用輔助下的趨勢,也需要考量防詐治理的相關規劃重點,包含建立AI治理與模型透明化標準,確保科技應用兼具效率與合規;以及深化AI於防詐場景的實務應用,並結合民眾教育以提升社會防詐意識。大數據(股)公司為企業規劃智能防詐藍圖提出三大關鍵起步建議:盤點內部數據資產,以便用於防詐;成立包含法遵、風控、IT、客服的跨部門防詐專案小組;切忌盲目追捧AI浪潮,選擇能「解釋清楚、值得信任」的AI夥伴,才能在複雜多變的風險環境中維持韌性與信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