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漫畫英雄對決
受到全球美漫迷矚目的《蝙蝠俠對超人》電影在今天上映,對於千禧年前出生的同學來說,蝙蝠俠和超人是當年最知名的漫畫英雄,也是美國英雄漫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部分美漫迷也會同意,過去的幾十年間DC(出版超人與蝙蝠俠等英雄系列的漫畫公司)才是漫畫的龍頭,而Marvel僅僅是DC的追隨者而已(大概就像Jump和新少年快報的差距一樣吧),然而對於年輕的朋友來說,蝙蝠俠和超人的代表性正在被Marvel宇宙的眾英雄們沖淡,究竟這樣的黃金交叉是怎麼發生呢?超級英雄間的戰爭又是怎麼演變成席捲好萊塢的、片商之間的戰爭呢?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這就藉由網路大數據來透露一些端倪,這一切都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講起......
image source: hypesphere
漫畫黃金時期
30年代末,DC的前身出版了蝙蝠俠和超人系列漫畫,結果在全美大受歡迎,引發了許多同業跟進,創立於1939年的Marvel(前身 Timely Publication)就是其一。這也是為什麼蝙蝠俠和超人的對決在瞭解漫畫發展史的漫迷心中享有如此崇高地位,如此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原因:這不只是兩個喜歡穿緊身衣的變態肌肉猛男之間的對決;而是整個漫畫世界最高元老的戰爭啊!
基於其漫長悠久的受歡迎歷史,兩邊都有死忠的粉絲,也都從5、60年代開始就一直持續推出電影作品,歷代出演過兩位英雄的演員更是多到讓人數不清。
蝙蝠俠們
班艾佛列克因為出演最新蝙蝠俠的關係,獲得最高的聲量,例如2月13號《蝙蝠俠對超人》的最新預告推出那天,班艾弗列克就增加了1000多的聲量值,其中大部分都在討論他的下巴。
有趣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喬治克隆尼其實有演過蝙蝠俠,克隆尼可能跟MIB偷了記憶消除裝置洗腦了所有看過那部電影的人吧,倒是他本人也常常坦承自己是歷代最糟糕的蝙蝠俠。
超人們
和蝙蝠俠演員比起來,超人陣營稍微弱了一點。甚至很久一前流傳著一套「超人詛咒」的傳說,只要演出超人角色的演員通常都會遭到不幸。歷如最著名的喬治李維,因為憂鬱自己的戲路被定型,而在聲勢正高的46歲飲彈自盡。克里斯多夫李維則是在馬術比賽中傷了脊椎,一輩子無法再行走,最後英年早逝。
希望英國帥哥亨利卡維爾的八字夠重了。
小時候胖不是胖
DC從1967年開始就隸屬於全美最大的片商之一,時代華納的母公司旗下。在此背景之下,DC很容易的便將超人和蝙蝠俠系列製作成電影,如果計入通膨影響,超人和蝙蝠俠在80~90年代之間的第一版三部曲總票房在所有的漫畫電影系列裡可是僅次(第一版的)蜘蛛人三部曲。替華納兄弟持續賺進大把的鈔票。
而老爸不夠靠的Marvel則沒有這麼幸運,雖然蜘蛛人、驚奇四超人、X戰警系列也都很受歡迎,Marvel卻在90年代間一度宣告破產,電影版權也賣得亂七八糟,上述系列的版權通通握在別人手上,除了目前最受歡迎的復仇者系列以外,當初賣得最好的蜘蛛人還是Sony拍的,Marvel可說是一點好處都沒分到。
image source: comicplanetcultureforlife
逆轟高灰的Marvel
然而從邪惡的迪士尼買下Marvel開始,戰局一夕間風雲變色,在迪士尼強大的操盤功力和銀彈攻勢之下,Marvel瞬間逆轉局勢,不只將英雄系列電影操作成席捲全球的新浪潮,更順勢將整塊市場吃乾抹淨。攤開過去十年雙方最賣座的英雄電影票房,Marvel占了7部,原本手上握有40年領先優勢的DC只剩下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和重開機卻不如預期的超人。而且黑暗騎士系列甚至不是DC宇宙佈局的一部分。至此讀者們應該(比華納高層們早一點)意識到DC在這場英雄電影之戰中落後多少了。
《蝙蝠俠對超人》的上映日期也有一個小故事,說明了DC目前陷入怎麼樣的一個泥淖之中。原本《蝙蝠俠對超人》的上映日定在5月初,沒想到Marvel一宣佈5月中要上映《美國隊長:內戰》,DC就飛也似的把《蝙超》的日期往前提到3月。
資料來源:boxofficemojo
The Real Fight
冰雪聰明的讀者們至此應該都看出來了,今年英雄電影颳起的內鬥風並非偶然,也非單純是超級英雄們理念之間的戰鬥如此簡單,「英雄」、「理念」、「正義」只是華納和迪士尼的替身使者,代替他們在銀幕上進行牽涉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產值的市場爭奪戰而已。根據DailyView的聲量數據,DC和Marvel兩者之間的聲勢依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過去10年間輸得一蹋糊塗的DC,想要扳回一城,必須作出Marvel意想不到的打擊才行。這或許說明了為何DC拒絕採用Marvel當初的點-線-面佈局模式,只拍了一集超人以後就豪氣的全梭,連神力女超人都請出山。或許這招真的能幫助DC起死回生,又或許這只是DC束手無策情急之下的絕望一擊,到底結果如何,也只能等待時間分曉了。
image source: taleoftwodans
原則和金錢之間的抉擇
雖然DC的表現讓漫迷們恨鐵不成鋼,但是這或許是非戰之罪。華納一直以來都十分鐘意風格鮮明、黑暗、有自己見地的導演來執導DC的英雄電影,如提姆波頓、克里斯多福諾蘭、以及最新超人系列的柴克史奈德等。這或許跟華納本質上身為傳統的電影商有關。華納多少還是重視各別電影的藝術品質,而非廉價的賣座公式(雖然也出現過極凍人之類的悲劇)。然而迪士尼本質上就是玩具商,票房只是一種指標、一種風向,真正的印鈔機永遠都是迪士尼販賣的各種周邊商品,這也使得迪士尼可以輕易忽略電影的個體藝術價值,將電影當成磚瓦石階,一塊塊建立出自己的玩具王國。現在看來,華納受迫於現實的影響也不得已只能跟進這股風潮。
諷刺的是,Marvel是最先讓漫畫帶上黑暗色彩的,DC最初則是主打兒童市場。在電影的處理上兩者卻反過來。
觀眾還是最幸福
其實無論最後這場超級英雄電影之戰由誰領先,對於觀眾都是有利的。為了維持自己電影的競爭優勢,無論華納、迪士尼、或其他片商,莫不卯足全力採用最新科技、最好的團隊、最高的成本(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劇本)來打造每一部英雄電影,其中若是略有不慎就有可能白忙一場,如新的蜘蛛人系列就只賺了3000萬美金,連塞復仇者們的牙縫都不夠。這樣一來也就相對的將英雄電影的娛樂品質維持在高檔,對觀眾們來說,也是一大福音啦。至於片商們的爭霸戰離我們太遙遠,還是笨笨的進電影院享受震撼特效就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