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必知政治新聞

十大必知政治新聞

2024年總統、立委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選舉年政治話題多,討論熱度高,各政黨陣營之間除了攻防戰,在野合作更是備受關注。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潘兆民分析,很多人期待藍白合,因此藍白合破局引發大量選民失望導致負面聲量高。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統計整理出政壇十大你不能不知的大事,除了藍白合以外,你有猜到還有這些事件上榜嗎?

image source:FB/侯友宜

No.10 蘇貞昌請辭閣揆

民進黨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後,內閣改組風聲四起。前行政院長蘇貞昌1月19日發文表示,為開創新局,向總統蔡英文請辭行政院長一職。蘇貞昌透露敗選當晚曾兩度請辭,但總統以「我已辭黨主席負責,沒有辭總統,你行政院長也不能辭」慰留。他於臉書細數推行政績,包含在壓力下通過婚姻平權法案、開放「美豬」「美牛」和日本食品進口、改革兵役制度,以及守住非洲豬瘟,引起網友討論,「感謝蘇院長」、「院長辛苦了」。

外界揣測行政院決定普發現金的政策,成為讓蘇貞昌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受訪表示,因為蘇貞昌想在還稅於民的政策上,吸引民眾提升對他的聲望,反而導致了蔡英文覺得,「他爬到了蔡總統的頭上」。

FB/蘇貞昌

image source: FB/蘇貞昌

No.9 蔡英文會晤麥卡錫

總統蔡英文4月6日出訪過境美國期間,在雷根圖書館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後共同發表談話,創下中華民國總統首次在美國本土與美國政壇第3號人物會面,也是台美1979年斷交以來,第3度美國眾議院議長與中華民國總統會談,被視為台美外交重大突破。對此,有網友表示,「碰這一面花多少錢?」、「台灣加油」。

蔡英文在聲明中表示,「美國跨黨派議員出席,且提供堅定不移的支持,讓台灣人民知道,我們並未被孤立也不孤獨」。而麥卡錫在談話中指出,雷根總統對民主的信仰,以及對和平與自由的承諾,這些價值觀一直以來,都是美方和台灣人民友誼的基石,如今這些價值更顯重要,「相信我們之間的緊密連結,在我此生中,比過去任何時期都強大」。

FB/蔡英文

image source: FB/蔡英文

No.8 幼兒園烏龍餵藥案

新北板橋某幼兒園6月傳出幼兒遭餵食「彩虹藥水」,在學童體內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反應。當時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表示,有家長求助反應,在孩子被餵食藥物後,出現扯髮、撞牆等戒斷症狀,讓家長看了心碎又難受。新北地檢署發動搜索,兵分多路搜索幼兒園彭姓園長、7名老師住處及幼兒園等9 個處所,並查扣文書紀錄、手機與電磁紀錄等證物。

新北地檢署7月偵結此案,包含彭姓園長、幼教老師9名被告均不起訴處分,證實是烏龍一場。後來私幼老師控告立委王婉諭、王薇君等5人誹謗及洩漏個資,私幼老師受訪時表示,不明白為何公眾人物對無辜老師的惡意從何而來?更指事發至今,即使司法已還他們清白,這些政治人物、學者卻從未有過一句道歉。有PTT網友表示,「告到底,勿輕縱」、「老師加油 !」。

民眾提供

image source: 民眾提供

No.7 宏都拉斯斷交

我國與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3月26日正式斷交,這是總統蔡英文任內斷交的第9國、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內斷交的第7國,目前我國友邦僅剩13國。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潘兆民分析,可能是因為民眾對國際事務關注提升,加上宏國總統選前就說選上會兌現政見斷交,美國出手干預未果,所以聲量高。

其實斷交前早有傳言,早在3月中旬,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即宣布尋求與中國建交,以兌現2021年大選支票。據悉美國展開外交施壓,期盼事情未成定局前,阻止宏國「棄台投中」。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就曾表示,宏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是因為經濟需要,加上台灣拒絕增加財務援助。

shutterstock

image source: shutterstock

No.6 陳吉仲下台止血

進口蛋風波8月開始延燒,農業部遲遲無法止血,民進黨內部傳出怨言,更有綠營立委擔心雞蛋議題衝擊2024總統、立委選情。農業部長陳吉仲9月19日在個人臉書發布2117字長文,宣布「決定請辭」。陳吉仲表示,辭職後會回到中興大學教書。對此,有網友留言表示,「真好,立馬有工作無縫接軌」;另外有人認為,「要做到大家都滿意、天公也做不來、辛苦啦!」。

陳吉仲在農業部門服務7年半,9月20日是他擔任農業部長的最後一天,他感謝總統蔡英文長期的信任,並自爆多次和總統討論農業政策時有爭執,但總統都尊重他的意見;陳吉仲強調只要農漁業部門遭受到任何不該遭受專業以外的攻擊,他絕對會捍衛農漁民。

FB/農業部

image source: FB/農業部

No.5 高虹安被起訴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立委任內詐領助理費46萬元,台北地檢署歷經8個月偵辦,檢察官8月14日偵查終結,依貪污罪起訴高虹安等5人,檢方認為,時任高虹安立委辦公室助理陳奐宇、黃惠玟、陳昱愷、王郁文與高虹安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4人是高虹安的共犯,除王郁文無罪答辯,另3名助理皆公開認罪。檢方表示,高虹安要求黃惠玟等人配合,以虛報或浮報助理每月受領酬金、加班值班費到預算上限,並將虛報或浮報酬金差額、加班費差額繳回給高虹安,供高虹安自行決定用途及運用。

高虹安受訪時表示,當她看到之前與助理的對話紀錄後很難過,認為很對不起他們,一場選舉把大家都牽扯進來,「我自己覺得真的是蠻難過,可是我和助理間的互動是正常的。」對此,有網友表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事實勝於雄辯」。

FB/高虹安

image source: FB/高虹安

No.4「716公平正義」遊行

網紅館長陳之漢與立委黃國昌認為蔡英文政府對於權貴司法及高房價問題的消極不作為,舉辦「七月十六上凱道、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提出居住正義與司法正義兩大訴求,現場萬人到場響應,包含時任總統參選人、立法院各黨黨團以及民間團體,有網友表示,「支持阿館與國昌老師為我們人民吶喊的訴求」、「謝謝館長」。但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及企業家郭台銘的出席,引發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批評「遊行淪為政治秀場」。

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因參與全國黨代表大會,未出席遊行。對於凱道集會活動,他表示,「這是民主的常態,我們必須傾聽他們的聲音」。他說,聽到建設性批評必須採納,並且作為改變動力,如果聽到批評跟事實有落差,也要清楚說明,交給國家主人決定。

FB/飆捍

image source: FB/飆捍

No.3 違建爭議連環爆

2022年九合一大選期間不少參選人涉嫌論文抄襲,今年選戰則掀起「違建風潮」。除了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柯文哲,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黃國昌、立委候選人廖先翔、張智倫等人也捲入違建風波。上街訴求居住正義的前立委黃國昌7月被爆新北市汐止透天厝有違建及占用國有地等爭議,目前占用部分已拆還國產署,而住家違建屬於既存違建,已拍照列管。

柯文哲新竹老家以及賴清德八里老家9月先後被爆出違建,「柯媽」何瑞英受訪哭訴,頂樓加蓋只是為了曬衣服,現在兒子要選舉就來欺負他們。柯媽為了平息爭議,不等市府認定違建就決定先自行拆除。至於賴清德解釋自家是礦工工寮,僅翻修並無擴建,對於質疑一度在造勢時落淚,不過仍遭藍白陣營指控欠稅未繳,更曝光空拍照片怒轟賴清德明明有擴建、沒繳稅還說謊,有PTT網友表示,「拆起家厝對運勢不好」、「民調落後就會拆了」。

FB/黃珊珊

image source: FB/黃珊珊

No.2 政壇MeToo醜聞

一名民進黨婦女部(現改制為性平部)前黨工透過臉書表示,執行專案時遭性騷擾,上報時任婦女部主任許嘉恬卻被冷處理,引發各界關注,後來許嘉恬請辭以示負責。不少受害者、聲援者以台劇《人選之人》著名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為口號,自述受害或見證經歷,台灣這波MeToo運動從政治圈開始,而後延燒至其他領域。

後來民進黨內陸續爆發性騷擾案件,涉及相關事件的勞動部政次機要秘書蔡沐霖等人請辭以及立委參選人林飛帆退選,總統蔡英文、副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等人致歉,並開始檢討民進黨內部的性別平等機制。另外,媒體人董成瑜指控曾經遭到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性騷擾,遭到抱頭和親吻,引起網友議論,「檢舉性騷擾不分顏色,大家一起來」、「歡迎大家都說出來,男人以後才會收斂」。對此,傅崐萁聲明指出,從政20年來未曾利用權力關係性騷擾女性或下屬。

FB/民主進步黨

image source: FB/民主進步黨

No.1藍白合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最早在3、4月間就喊出「非綠聯盟」盼整合在野,直到10月中旬才有進展,10月14日藍白營互派幕僚磋商,但大家對於副手人選產生方式無共識,柯陣營堅持全民調、侯陣營主張民主初選。後來前總統馬英九拋出願當藍白雙方見證人,柯文哲、侯友宜、朱立倫才於11月15日再度協商。藍白於馬英九見證下,同意比民調決定副手人選,柯文哲並同意禮讓誤差範圍。但雙方對民調「誤差範圍」3%認知不同,因此柯陣營拒絕簽署文件。

最終拖到11月23日、登記參選截止的前1天,雙方在台北君悅飯店上演「分手擂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當桶箍不成,反被侯友宜爆料「要找一個理由退選」,雙方因場地租借問題結束會談。隔天侯柯各自登記總統,宣告藍白合正式破局。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潘兆民認為,適逢選舉年,國人關注內政問題,因此藍白合聲量第一,而藍白合破局團結藍軍,讓柯文哲民調降低,與第二名的侯友宜差距拉大。

讀者提供

image source: 讀者提供

【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01月01日至2023年12月14日,共約1年。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十大政治新聞』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