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2004年提出ESG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民眾可以通過增強對ESG原則的了解,以及在購買、投資和社會參與方面的選擇,來支持可持續發展和更為負責任的企業實踐。2023年網路口碑之星ESG獎項共分為科技、電子及工業、金融公司及居家生活消費,統一超商獲得居家生活類大獎。ESG能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背後少不了這些企業默默推動才會引起全民重視,《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2022/07/01~2023/06/30)整理「居家生活消費」企業的聲量排名!
像是統一超商在過去一年,透過積極減塑及回收政策,搭配回饋機制成功吸引民眾踴躍參與,成為眾多生活消費品牌的ESG聲量第一。之外,統一超商也鼓勵任用中高齡求職者,並舉辦不老店長體驗營,增加中高齡者求職者的評估管道,使中高齡友善就業聲量較前一年度提升2倍,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遠傳電信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自主開發全台首創的「遠距診療平台」及「能源管理系統,除了守護偏鄉居民的健康,也為全台超過1290所中小學,精準掌控用電,一年預計減少兩千多噸的碳排量。航空業為ESG共同努力,長榮航空將機上備品、毛毯,改使用廢棄回收的塑膠製作而成,另外也選擇添加永續航空燃油,以達到減碳的目標。

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絕對是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與2021年整年度相比,統計至2023年10月4日, ESG討論成長約3.5倍,網路聲量超過25萬筆。但ESG絕對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你我也要付出,幾個小動作就能讓永續概念融入生活中,愛護地球、關懷社會,每個人願意做出一點點的改變,就能大家拯救唯一的地球。
《網路溫度計》整理出2023年(2023/01/01~2023/10/04)網友討論最多的「輕鬆響應ESG的十大行動」,你也一起動起來!
Image source:Freepik
No.10 參與社區營造
關注在地文化、理解社區的需求、參與社區志工服務,或是改善及維護社區環境,都是參與社區營造的方法。例如有些社區有許多獨居的銀髮族,透過志工的關懷與陪伴,使長者不再孤單,進而願意走入社區;針對想返鄉的青年,需多企業也提供支持及幫助,像是統一超商透過好鄰居基金會啟動「青年深根」計畫,提供門市作為青年們實戰場域;信義房屋的「全民社造計畫」,也致力台灣城鄉發展,有企業在後面當後盾,讓青年們能更順利實現地方創生的夢想。「社區營造」是地方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共同投入社造行動,透過關懷和支持,一起從微小的地方活絡社區。

image source: 統一超商
No.9 關心公益議題
公益議題從人文到環境議題相當的廣泛,例如身心障礙、兒童、動物保護,是最常受到大家關注的;另外,災難救助、銀髮族照護、偏鄉發展及環境生態保育,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除了企業及基金會的積極投入外,透過每個人一份簡單的關心及支持,更能將善的力量不斷傳遞出去,有網友分享「真正長期的關注議題才可以帶來改變」、「學生可能沒有很大力量,不過從此時就開始關心社會的各種議題,參與任何形式的社會運動,等到有力量的時候才會挺身而出」;當全民可以透過關心這些議題,不但可以提高社會的整體福祉、增加議題的討論熱度,更能促進社會的包容性。

image source: Freepik
No.8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政府及企業近幾年不斷在提倡減碳運動,其中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是從日常響應減碳的方法之一。根據經濟部能源局過往的估算,一般民眾若能每週選擇一天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全國每年可節省大約6.8億公升的汽油,大約可減少152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造林3400萬棵樹,減碳的效益相當可觀;為了完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交通部也將於明年起,投入協助客運業者將燃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網友分享「能搭就會搭,減少開車或騎車,降低行車危安風險」、「捷運上除了不能吃東西之外能做的事情比自駕多太多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但能愛護地球、改善空氣品質,還可以降低行車風險及利用時間處理其他事物,一個簡單的行動,共同響應節能減碳綠生活吧!

image source: Freepik
No.7 參與植樹造林活動
全球氣候異常、溫度不斷創下新高,使得整個地球都在沸騰,全球暖化狀況不斷惡化。為了共同實踐綠色行動,參與植樹造林的活動,也是愛護地球的方法。種樹是一個碳吸收的機制,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吸收,能有效減緩溫室效應;栽種多樣化的樹木,不但可以改善空氣品質、對抗氣候變遷,還可以幫助水土保持,但是如果種錯品種或種錯地方,恐導致民怨,甚至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危機,網友怨嘆「行道樹要看種類,黑板樹就很爛」、「種樹的地方比人行道寬不知道在幹嘛」;在倡導植樹護地球的同時,護樹行動也不容忽視,減少砍伐森林,愛護現有樹木,讓老樹健康生長也很重要。

image source: Freepik
No.6 垃圾分類與回收
這些年政府不斷倡導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重要性,落實分類回收不但能降低垃圾量及垃圾處理成本、使資源循環再利用,還能延長掩埋場及焚化廠的使用年限。然而對於正確分類回收的觀念,民眾未必都清楚,例如在環保達人「金魚腦」的影片中,就發現許多人丟手搖杯時,時常連同吸管一起丟入回收,但是正確的回收方式,是將封膜及吸管投入一般垃圾,這是許多人容易犯的錯誤,有網友建議「若是政府宣導分類的舉例圖片能一一秀出,應該會讓多數人有提醒作用」。為了吸引民眾落實回收,政府及企業紛紛提出不同的活動,像是統一超商就設置多台智慧回收機,只要回收寶特瓶或廢乾電池,就能換取購物金,做環保還能拿回饋,是一舉兩得的例子。

image source: 統一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