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由於擁有分散投資風險、資金門檻低等多種優勢,是市場中十分受到投資人歡迎的投資工具,也是小資族喜愛的一種金融商品之一,市場上有許多種ETF商品提供投資人多元豐富的選擇,有什麼方式能夠進一步篩選適合自己的ETF商品?《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整理出近一年(2022/08/30~2023/08/29)網友、股民們都在討論的10大「ETF篩選要素」,下手金融商品不妨先注意這些細節,理性聰明投資!
image source::pexels
No.1 管理/內扣費用
因為交給別人來管理自己的投資,所以投資人在持有ETF時,成本裡會有一項是交給管理團隊的營運費用,當中包括管理費、經理費、交易稅、手續費、周轉費用等雜支,雖然看起來不高,但若是大量、長期持有的投資標的,就可能因此減少獲利。因此,長期投資,不只要看報酬,ETF的總費用率也很重要,以台灣的ETF來說,總費用率約莫落在0.2%至0.5%左右,有些會高到1%多。網友就說,「複利很重要,如果ETF總費用率太高,影響複利真的要考慮一下。」「我就笑,還有人說根本不用管內扣費用。」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還是要看整體報酬率啦!」

image source: pexels
No.2 殖利率
不少台灣投資人偏好領取股息,對現金入袋相對有感,就會特別在意殖利率,而殖利率的計算方式很簡單,其實就是「現金股利除股價」,也被稱為現金殖利率,因此有許多投資人都喜歡買進高殖利率投資標的,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主打高殖利率的ETF,畢竟殖利率可以很快速判斷出買進這檔ETF、股票,可以獲得多少收益,一般來說,台股平均殖利率約在4%,高於此就可被認為是高殖利率股。像是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採季配息,一年配發四次股息,光是最近一次配發股息的殖利率就高達4.6%,年化殖利率飆破18%,吸引許多投資人買進。網友推薦「00900超狂!我也有買~還叫我爸媽一起買」、「高殖利率股領股息的時候就是開心啊!」、「00900必推~沒看過這麼高的殖利率!」

image source: pexels
No.3 追蹤指數、成分股
大部分的ETF都是追蹤某一特定的指數,目標盡力降低追蹤誤差,來獲得指數的投資報酬率,所以追蹤指數的能力很重要。而成分股更是每個投資人在投資ETF時要特別去觀察分析的,若是一檔ETF的成分股太過偏重在特定股票,且比例也重,代表該檔股票的表現會大幅影響ETF。網友說「以前沒發現,一去看我買的ETF,根本就是在買特定股票啊。」

image source: pexels
No.4 資產規模
2023年台灣的ETF規模突破三兆,目前台灣有將近有654萬人參與ETF投資,也就是每4個人就有1個人是投資者,是個「全民普惠、全民理財運動」。所謂資產規模,指的就是市場投入的資金量,當規模越大,代表該檔ETF有越多投資人青睞,願意投錢持有,也意味著有許多人都同樣看好、認同該檔ETF。這邊要注意的是,如果規模太小的ETF,甚至會有下市的風險,真是不可不慎啊!網友討論「我也覺得規模很重要,太小的就會怕怕的。」

image source: pexels
No.5 整體報酬率
投資就是希望獲得報酬,所以當然成為股民、網友們篩選ETF的要素,但是整體報酬率要怎麼看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常會看到有網友分享,「投資了某檔股票,就大賺XX萬,投資報酬率有XX%耶!」這邊要注意的是,若是要細看整體報酬率,不能只單看賺了多少錢,而是要扣除所有的成本,譬如說本項調查第一名的管理、內扣費用,甚至加入投資年限,來計算出年化報酬率,才能夠真正知道自己投資的整體報酬率喔!
延伸閱讀:「無薪轉」煩惱不能買房?每月這樣做 這些文件不可少

image source: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