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想越不對勁」這句流行語,原先是形容事件發生時沒察覺,深思才認為狀況不對,卻被鄉民拿來嘲諷「對性侵或性騷擾當下不反抗,事後才檢討」,造成受害者的巨大心理壓力,害怕遭到社會譴責不敢發聲。
近來台灣掀起一股「MeToo」旋風,5月31日民進黨婦女部前黨工首先在臉書爆料,去年9月被合作廠商導演性騷擾,回報長官卻被冷漠「河蟹」,引發社會嘩然,更激起遭遇類似經驗者勇敢說出創傷,這把揭發之火延燒至今,仍陸續有人加入結伴療傷的行列。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找出十大性騷慣用手法,回想在家庭、校園、職場成長經驗,你是否也「越想越不對勁」呢?
image source:pexels
No.10 探詢他人性隱私、性生活
聊到性相關的話題,絕對要特別小心!有時你以為只是輕鬆聊天,其實早已造成別人的困擾。尤其是熟人聚餐、酒酣耳熱之際,有些人會狀似自然的聊起性事相關話題,不僅分享自己的性經驗,也詢問對方的性隱私,很可能會造成同桌者的不適。
有網友就曾分享,新人時期參加公司聚餐,卻被同事狂問男友的性癖好「扯到婚後會不會性福」,當下想走又不敢得罪前輩的心情,讓她非常不適。

image source: pexels
No.9 評論他人的長相與身材
從小到大,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青春懵懂的時期以外表幫別人貼標籤,也被別人取綽號,例如手毛多的叫狒狒、個子矮的叫菜頭,胸部大的叫波霸大奶妹、胸部小叫飛機場小奶怪、胖子叫恐龍、瘦小的叫潑猴。
有些惡意隱藏在玩笑中,長大後也常聽到批評他人外貌的言論,對他人都是難以釋懷的傷害,「常被朋友叫肥豬、胖子攻擊,體重羞辱」、「很討厭跑步胸部晃被男生一直看,讓我不想運動」、「老闆很愛在辦公室講女生要露腿、小腿好看,真的很噁心」。

image source: pexels
No.8 開黃腔、講黃色笑話
很多人以為講黃色笑話是小事,只是在開玩笑而已,有這麼嚴重嗎?其實,隨意講出含有性意味的笑話或說出錯誤性觀念的梗,尤其某些談話蓄意指涉專人,容易造成他人反感,都是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性,經常會冒犯到他人而不自知,更甚者會勾起別人的不安、恐懼。
當然喜歡講黃色笑話的人,也有言論自由,但是必須確保在場的都是同道中人,可以一起享受這種特殊的趣味,才不會造成困擾。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7 嘲笑他人性別特質
「以前很愛玩姊姊的娃娃,被爸媽教訓不能太娘,要多跟鄰家哥哥玩小汽車、戰鬥陀螺」、「國中班上有瘦小的男生,喜歡跟女生畫畫,下課都會被欺負」,這些網友的留言,也可能是你我曾遭遇過的經驗。個性溫柔文靜的男生被罵娘娘腔、人妖、沒雞雞;好動活潑的女生被罵男人婆、沒氣質,只能說「做自己,好困難」。
現代社會逐漸接受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色,不再強調「女生要有女生樣」、「男兒有淚不輕彈」,希望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一遭,都能活出自己最快樂耀眼的模樣。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6 發表歧視性傾向的言論
為什麼異性戀是自然法則,其他性傾向就是不該存在、違反自然的呢?「同性戀不正常」、「男男很丟臉」等仇恨言論時常在校園、職場中聽到,甚至有些人苦於不被家庭接受。
前幾年高雄市一家餐飲業女員工,進入公司後因同志身分曝光遭到老闆以「會影響工作表現」解僱,後續勞工局調查、召開就業歧視委員會裁處,依性平法最高可罰150萬元,就為了遏止歧視性傾向、辱罵LBGTQ族群等行為,做了最好的警示。

image source: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