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名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女生說出這番話,也讓該名網友開始回想,自己當初從何時開始學習投資理財?而一般民眾會因為什麼原因踏入理財新手村?《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有感於網友的發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統計整理出網友熱議10大入坑「投資理財」的契機,來看看大家是如何進入投資市場!
image source:pexels
No.10 聽長輩建議
許多長輩都是從年輕開始學投資理財,累積的經驗自然比年輕人多,有時候在一些家族聚會上,樂於分享自己想法,不少晚輩們會聽取建議,再加上自身的學習與判斷,開始進入投資市場。無論最終投資的結果好不好,對很多人而言,「長輩的建議」是初入門的起始點。
為數不少的網友表示,因為家人、長輩的關係入坑投資市場:「聽長輩建議的股票被割韭菜」、「第一次買是長輩推薦的中鋼當存股,之後放著就不理了」、「以前跟著家長買類定存股」、「常常都聽長輩說,要有儲蓄的好習慣,才不會在緊急時候傷腦筋,所以我一直有理財的習慣」。

image source: xframe
No.9 NFT名人效應
NFT又稱為非同質化代幣,前一段時間相當火紅,台灣有許多品牌、名人接續發行NFT項目,其中越有名氣越好推廣,進而帶動NFT的炒作風潮,不少民眾因為明星、網紅鼓吹,紛紛投入投資,但後續也衍生出許多問題,甚至引發「割韭菜」的狀況。
看清一切的網友紛紛表示:「隨便一個不知名的網紅都在拚命廣告這些東西」、「買網紅或藝人通常最慘」、「NFT的收割潮越來越洶湧,一堆網紅藝人推行的NFT一一現出原形」、「很多網紅拍片跟你說玩幣賺很多」、「就別跟人湊熱鬧了」。

image source: pexels
No.8 有了自己的證券戶
台灣法規規定投資人買股票,一定要透過中間人,也就是券商,可分為臨櫃申請、全線上開戶、網路預約等方式,所以想進入股市買股票,一定要開通證券戶。有不少人因為薪轉戶或是到銀行辦理其他業務時,在銀行行員的建議與推薦之下,順便辦理證券戶,自此之後,便開始研究股票市場。
網友表示:「不知不覺就開證券戶,然後放錢進去,買所謂有名的股票開始摸索」、「開證券戶、買ETF就這樣」、「某次聊天聊到了股票這東西,我們一起去開了證券戶,也讓我開始接觸股票」、「最近開了證券戶,開始在接觸股票」。

image source: pexels
No.7 看書、YT影片入坑
知識就是力量!雖然說投資可以簡單做,但也可以很複雜地操作,民眾必須對於理財觀念熟稔,才有辦法應對「高潮迭起」具有風險的投資市場,因此,坊間開始出現一系列財務金融、投資等書籍。另外,隨著YouTube影片崛起,不少YouTuber也會在頻道上教授投資觀念,成為民眾入坑開端。
有網友認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建議先閱讀幾本存股的書,等到觀念方法都清楚,再來談買進」、「看了很多YouTube新手股票教學,甚至買了書」、「投資新手唯一推投資理財教科書」、「要學會投資,首先要先學會如何不要被騙, 剩下的自己上YT打關鍵字都有不同的影片可做功課」。

image source: pexels
No.6 開始工作有固定收入
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但除了生活所需之外,人類的「物質」慾望之強大,像是想買包、買房、買車、買衣服等,為了滿足慾望、完成夢想,不少人在開始工作,有固定收入之後,會將一部分的資金挪作投資使用,再利用這些投資賺來的錢,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
對於薪水的支配與使用,有不少網友說,開始工作有固定收入之後,就會開始想怎麼投資:「剛開始工作時,我會覺得要多累積一點資本,有錢就盡量存起來去投資」、「有工作、有收入、有能自由運用的錢,那是真的好」、「今年畢業將要開始工作,對投資理財還沒有什麼概念,想用20萬元當作開頭」。

image source: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