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來臨,不僅消費模式改變,就連詐騙手法也跟著推陳出新,以前家長常常接到「猜猜我是誰」、「你的小孩現在在我手上」等勒贖詐欺電話,現在網路科技發達,臉書、求職網站便充斥著「海外高薪」、「包機包吃包住」等徵才廣告,像是最近不斷傳出有受害者的柬埔寨打工詐騙案件,看似給你超級優渥福利,實則騙你到國外從事詐騙工作,若不從指示還會遭受毒打、囚禁。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帶你來看網路熱議10大透過網路、簡訊、電話的詐騙手法,趕快分享給你周遭親朋好友,避免他們成為下一個詐騙集團的待宰羔羊!
image source:示意圖/pexels

No.10 亂槍打鳥找你借錢、貸款
疫情影響讓國內經濟雪上加霜,許多業者面臨營收赤字或是倒閉危機,詐騙集團抓準民眾需要借錢、貸款度過難關,亂槍打鳥發送「免抵押」、「當日撥款」等訊息,誘使有資金需求者一步步上鉤,最後假借手續費等名義騙取受害者大量金錢。
網友也傳授6步防止貸款詐騙方法,包含會以各種名目向你收取各種代辦費、號稱超低利率或超高額度、合約參雜文字遊戲、簡訊連結發送釣魚網站及使用偽裝電話詐騙,若有疑慮民眾仍應向165警政署反詐騙專線求證,才不會讓辛苦賺來的錢白白送給詐騙集團。

image source: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No.9 下載來路不明APP
詐騙集團除了在簡訊置入釣魚連結誘使民眾點擊,為了讓受害者信以為真,詐騙集團現在還會製作釣魚網站或釣魚APP,如果民眾沒有仔細查看網站內容,很容易就會掉入詐騙集團的陷阱,在輸入姓名、電話、帳號及密碼時,個人資料其實也跟著輸入鍵一起外流出去了。
有女大生曾在網路論壇Dcard上分享,朋友帳戶疑似被盜用,傳給她「不敢相信是妳」的文字並附上YouTube連結,讓原PO不小心誤觸、輸入帳號密碼後才驚覺個資被外流,原PO事後也發文提醒他人「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點來路不明的連結」。

image source: 翻攝Dcard
No.8 個資外洩要你變更帳戶密碼
以往只能透過銀行、超商ATM進行匯款轉帳,現在為求快速便利,民眾透過網路銀行就能輕鬆將房租、網購款項匯到對方帳戶,不過卻也造成詐騙集團橫行,假借銀行機構、網購平台客服名義,在電話、Line上告知民眾個資外洩,需要緊急變更帳戶密碼,待得知受害者帳號、密碼後隨即盜領銀行存款,甚至成為人頭帳戶。
不少網友也在網路上透露常見帳戶詐騙,有自稱銀行櫃員的網友表示,「不要覺得自己很聰明都不會被騙,現在詐騙手段都太多元,網銀太方便,一不小心就會被詐騙,應隨時保持警覺,做好查證工作」。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
No.7 貪小便宜搶折扣反收劣質品
看到網路上打折商品都會讓消費者心癢癢,若是收藏在購物車已久的清單,突然發現「出清大拍賣」、「超低下殺折扣」,更是讓許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手刀下單,此時若是沒有再三確認,不僅有可能買到劣質品,甚至取貨時才驚覺寄來的東西根本與實際商品相去甚遠。
日前有女網友在蝦皮購買兩個杯子,沒想到忘記事先告知幫忙取貨的家人內容物,等到原PO拿到包裹時驚覺重量不對,拆開後發現裡面根本是空的已經為時已晚。網友對此建議開箱前應錄影存證、截圖與賣家對話、購買資訊並聯絡客服,據超商店員表示,若是不確定是否為自己的包裹或是內容物重量不對,可以直接不領貨讓物流退回,避免自身權益受損還面臨求償無門的窘境。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
No.6 黃牛幫搶演唱會門票
當喜歡的歌手開演唱會或是明星辦見面會時,儘管歌迷摩拳擦掌守在電腦前搶票,仍會出現系統當機、一票難求的情況,除了等待主辦單位釋出票券,不少黃牛業者也趁機大賺一筆,在網路上以超出原價好幾倍的價格迫使買不到票的粉絲購買,甚至有部分不肖人士提前收取訂金捲款落跑,導致受害者求償無門。
今(2022)年7月原子少年舉辦演唱會,粉絲也抱怨遇到黃牛以高價販售門票,事後主辦單位也在IG宣布撤銷黃牛購買座位,呼籲大家「一起杜絕黃牛票,防範詐騙」,網友也回應「沒有搶到票真的心很累」、「好奇真的這麼多黃牛還是詐騙啊」、「真的不要跟他們買,他們賺不到差價票就會回流!到時候一直刷新就有機會買到了」。

image source: 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