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縣市長參選「新人」輩出,統計所有參選縣市長的新人聲量排行榜,六都的人選擠進去前十名不稀奇,但這回新竹市參選人三位都通通上榜。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曲兆祥表示,因為新竹市前市長、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一人牽動桃園、新竹兩地選情,加上新竹市長人選立委高虹安知名度高,新竹市前副市長沈慧虹接棒林智堅外界矚目,而議員林耕仁地方支持者眾,才讓新竹市參選人擠進聲量前十名。此外,曲兆祥認為,林智堅論文、棒球爭議,考驗民進黨危機處理能力。他也進一步指出,新聞是一波接著一波,接下來如果美國議長裴洛西8月真的確定要來台,台美中的關係,將受到關注,中國後續的舉動,將有機會轉移外界焦點,民進黨可能進一步操作「亡國感」。
而國立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侯漢君認為,陳時中能拿下第一是因為擔任防疫指揮官,導致社會大眾對他討論度比較高;至於新竹市參選人則是林智堅帶來的擴散效應,但目前選情還不到白熱化的時候,所以之後聲量會繼續增加。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統計出2022年所有縣市長新人參選人,最被網友討論的十大人選。你心目中的人選有上榜嗎?
No.10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
新竹市六連霸資深議員林耕仁,退伍時從幫人掃廁所的最基層開始,後來自己成立了清潔公司,靠著自己辛勤的打拚,林耕仁進修拿到交通大學高階管理碩士以及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碩士。
此次林耕仁代表國民黨出征新竹市,不僅獲得地方、在地議員支持,新竹議長兼黨部主委許修睿,還以放棄議長連任當賭注,強力表態支持林耕仁參選。而林耕仁平常談論政策都有獲得在地民眾關注,近日針對新竹棒球場爭議多次發文,讓他聲量衝上一波高點,甚至在最新民調中,林耕仁擠下高虹安、沈慧虹拿下第一名。

image source: FB/林耕仁
No.9 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曾參與嘉隆紡織抗爭以及正大尼龍罷工等等,頻繁為勞工發聲,也讓她進一步獲得台北市長柯文哲重用,先任職台北市勞動局長、後加入民眾黨後,以勞工專業背景揮軍立院,擔任不分區立委。爾後在黨內桃園市長初選中,挺過柯文哲嗆賴香伶幕僚「誰家的狗,自己回去管好」風波,擊退民眾黨秘書長謝立功獲黨內提名,卻表示自己會帶職參選,引起網友議論。
相較於同選區競爭對手林智堅、張善政,賴香伶網路聲量都敬陪末座,近期靠著林智堅爭議,希望他「知所進退」,也再度搭上聲量順風車。

image source: FB/賴香伶
No.8 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
新竹市前副市長沈慧虹公務員出身,長年從事交通運輸事務,曾在交通部以及台北市府工作,是台灣鐵路史上首位女站長,亦是新竹市首位女性副市長。2022年獲民進黨徵召參選新竹市市長,並加入民進黨。
總統蔡英文在黨中央宣布新竹市徵召人選時,卻將沈慧虹的名字唸成「林慧虹」、蔡英文的口誤也引起大批網友討論。因為新竹棒球場爭議,在林智堅發文致歉「責任一肩扛」,沈慧虹隨後也跟著發文「有缺失就改善,抱歉讓所有球迷朋友失望了。」但因為兩人先後辭去市長、副市長,隨後遭點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並遭到網友嗆「落跑二人組」。

image source: FB/沈慧虹
No.7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台大資工所第一名畢業,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延攬進入鴻海,後因為在選戰協助數據分析,進而預測總統大選開票結果,誤差僅千分之一,網友給她「章魚安」的封號,並一舉打響政治圈「理科姐姐」名聲,也因為「郭柯合」受到民眾黨延攬,在2020年當選不分區立委。
「郭家軍」出身的高虹安擁有科技業背景,自擔任立委後,不斷被點名要去參選新竹市長;除了民眾黨在新竹市支持度最高之外,從選戰考量高虹安出征可以吸引年輕選票,再加上郭台銘科技人脈,但黨內卻數度傳出「反郭勢力」,認為高虹安是「外來客」,也讓高虹安對要不要參選新竹市長三緘其口;不過就在國民兩黨紛紛派出人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隨後拍板,下令高虹安參戰新竹,讓新竹三腳督就此點燃,近期與沈慧虹隔空嗆聲,也為她帶了不少聲量。

image source: FB/高虹安
No.6 國民黨台南市長參選人謝龍介
台南市五連霸議員謝龍介,兼任國民黨台南市黨部主委,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細數謝龍介議員生涯,在2009年一度被國民黨提名參選台南市長,卻因為台南市台南縣合併升格,就此斷送了謝龍介的市長路,隔了十多年這回捲土重來。
事實上謝龍介不只在地名聲響亮,更因為數度質詢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打出「一生監督你一人」口號,並不時拿著布袋戲偶「秘雕」及用台語連珠炮的質詢,在全台都相當有人氣。但台南畢竟是綠營大本營,雖然謝龍介在地經營多年,但政治這條路卻不太平坦,四次挑戰立委一職,就連在「韓流」來襲,最有機會勝選時,也不幸敗北,這回靠著踢爆黃偉哲向靈骨塔業者收賄720萬元,在議會質詢公布錄音檔內容,經發局長討論西市場重建經費時,把經費換算成選票,批評行政不中立,努力在台南拚出聲量。

image source: FB/謝龍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