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餅食從古早的農業時代起,就在華人飲食文化中,作為喜慶、歲時的隆重賀禮,身負著重要的地位,在今日的台灣,雖慶祝農曆春節的氛圍已不若舊時的眷村那般濃烈,但傳統餅食仍跨越源遠歷史,親切地守候在台灣人的過年餐桌上,這些珍貴記憶,其實有賴許多老餅鋪為社會堅守下來,有些甚至已超過百年歲月。
今天,就與《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結伴,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一同穿越歷史長河,來欣賞、品嚐這些歷久彌新的餅藝絕活吧!
Image Source:facebook/顏新發百年餅舖-太陽餅 鳳梨酥專賣店
No.10林金生香
林金生香家族最初在台中南屯一帶以製麵為業,從第二代掌門人開始,延伸至傳統糕餅、過年用的麵龜等生意,招牌的狀元糕則源自中台灣婚慶時,女方家族送給女婿、祝福「行行出狀元」的糕仔,由手工攪拌糯米粉製成,紮實、綿密的口感透露著舊日文人的質樸風雅,如今老鋪更進一步將祖厝開放成「研香所」午茶店,推廣古早味「麻芛」點心,讓體驗的來客大讚:「沒嚐過的味道,糕仔的油潤感令人超驚艷!」

image source: 林金生香
No.9社口犁記餅店
台中社口「犁記」餅店在官網強調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從前中台灣的分店現也已各自營業、無互相供貨關係,想品嚐老饕口中:「包覆著黃金比例餡料」的酥皮月餅和招牌綠豆椪,除了宅配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走一遭!進入位於神岡區中山路上的總鋪,可看見匾額上由清代秀才所題、斗大的「犁記」二字,連結著老店1894年創業至今的時代記憶,加諸產品包裝上鮮明的復古設計,超適合送禮使餅舖每逢年節總是大排長龍。

image source: 社口犁記餅店
No.8鄭玉珍餅舖
說到鹿港的兩大名餅—鄭玉珍與玉珍齋之間歷時百年的恩怨情仇,那為人津津樂道的程度絲毫不輸給糕餅本身的美味,當年由糕餅師鄭槌和布商黃錦共創的商號,在不同經營理念下一分為二,甚至有打油詩寫出:「一樣玉珍新與舊,各將牌匾競爭高」的句子。經歲月流轉,現在鹿港埔頭街的鄭玉珍餅舖,留下的是綿滑依舊、流芳百年的名物「鳳眼糕」以及滋味勾人、令過路旅客忘情傾慕的綠豆糕,作為人氣年禮,繼續傳承著時代風華。

image source: 鄭玉珍餅舖
No.7新復珍
新竹舊時人稱「竹塹城」,新復珍餅舖的明星品項「竹塹餅」則是不負此城名號的代表性物產。
1898年創立的新復珍商行,最初是個城隍廟邊的小肉粽攤,由於老闆注意到肉粽保存不易,便嘗試將粽子的餡料—蔥頭、肉餡、豬油包進餅中,鬆脆鹹甜的滋味廣受歡迎,除了過年吃,許多新竹人也會指定它當作訂婚喜餅,成為今日與米粉、貢丸齊名的竹縣三寶之一。

image source: 新復珍
No.6顏新發餅舖
身為餅藝故鄉的台中,除了有聞名遐邇的太陽餅店林立,其實也是台式鳳梨酥的發源地。位於清水區的顏新發餅舖,創立於1891年,創業之初,老闆常常挑著扁擔到台中市兜售「龍鳳餅」,這種常用於文定賀禮的大餅由龍餅(肉餅)與鳳餅(鳳梨餡餅)組成,因在早年農業社會中,大塊的禮餅屬於奢侈品,不是平時消費得起,因此顏新發餅舖將鳳梨餅改良,製成每塊約25至100克重的精巧小餅,成為今日觀光客最愛的年節賀禮之一。

image source: facebook/顏新發百年餅舖-太陽餅 鳳梨酥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