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主要用來描寫、記錄或研究現實世界情況的電影題材,相對於劇情片來說,一向不是觀眾們看電影的第一首選。
或許紀錄片沒有能夠博人眼球的精彩特效、戲劇張力和華麗畫面,卻擁有最迷人的真實性、細膩度,將現實與問題攤開來、促進社會反思,這些都是紀錄片很大的魅力,導演傳達的意念往往發人深省,甚至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發展,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帶我們來看看台灣有哪些受到網友關注討論的紀錄片導演,趕快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image source:fb/翻滾吧! 男人

No.10 林正盛
過去曾是麵包師傅的林正盛,輾轉走入了影像的工作,曾以《愛你愛我》榮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獎項。繼《一閃一閃亮晶晶》後,今年也推出了新的一部有關自閉症的紀錄片《地球迷航》,和夫妻一同創立了「多寶藝術學堂」,協助自閉症患者能夠透過創作的方式來培養生活能力。
紀錄片中的被攝者們都是他生活中的體悟,致力於讓社會接納更不同的面貌,《地球迷航》20%的票房收入將投入於基金會,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人。

image source: Youtube截圖/關鍵評論網 Brand Studio
No.9 Raye
《十二夜》這部講述流浪狗議題的紀錄片,當年可是造成一大轟動,全片以狗的視角切入,讓觀眾沈浸在動物的情感之中。這類的議題,因為Raye導演成功引起大家的關注,但他仍然覺得流浪動物們還沒有真正擁有能夠安穩生活的環境,憑著強大的信念與毅力,相信只要開始就有機會改變,在去年更推出了《十二夜》的續集。
他說,紀錄片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能夠讓對立的雙方對話溝通並找到雙贏的方式,進而改善流浪動物們的現況。

image source: YouTube截圖/熊爸估狗
No.8 湯湘竹
湯湘竹是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錄音師,獲得年度台灣傑出工作者時,他說:「這個獎最大的意義,是親友們會感到很榮耀,也讓他們確定我在做什麼,又不是賺什麼大錢,卻常常搞得很累、很少有陪伴他們的時間。」一語道出了許多電影工作者的心聲。
他所創作的紀錄片,多是講述國、家、族之間的情誼,以及自我的心聲,在各大影展皆有很耀眼的成績!
臉書專頁:湯湘竹

image source: Youtube截圖/TGHFF
No.7 黃嘉俊
曾以《飛行少年》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的黃嘉俊導演,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潛水以及各式各樣的海上活動,逐漸地愛上海洋,他曾說:「看似一無所有的大海,其實包含著一切,回答了所有的答案。」
另外,《男人與他的海》以自己生命經驗為基礎,對於人性及生命有更深刻的體會,探討海洋議題也談台灣男性、生命教育,他曾說,想將目前拍過最好的片,獻給整個台灣。

image source: fb/黑糖 黃嘉俊 Huang Chia-Chun
No.6 鍾孟宏
在廣告界打滾數年,鍾孟宏導演仍心心念念著電影,拋棄廣告絢爛的技巧及影像,轉而以平實又真誠地方式,拍攝《醫生》這支紀錄片,並獲得台北電影節首獎。
之後的作品多以劇情長片為主,自編自導之外,還以「中島長雄」的身份擔任攝影一職,今年的作品《瀑布》更獲得金馬獎11項入圍肯定。在他最輝煌的年代不回頭地往前衝,繼續一直努力拍電影,鍾孟宏說,因為他不知道一個導演的黃金創作期能有幾年,託鍾導的福,我們才能繼續欣賞到這樣優異的作品。

image source: fb/金馬影展 TGH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