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房擁有自己的家,是許多人的夢想,一步步打造屬於自己的空間,實現理想美宅夢想,那種成就感更是難以言喻,但這過程其實充滿各種「眉角」!
不管你是辛苦工作存下一筆錢,買下人生第一間房,打算好好裝潢,還是想要裝修老家,給家人更舒適居住空間,以下這些問題你可要注意~
設計師百百種,該如何找信譽佳的廠商合作?房屋裝修花費可觀,如何用合理價格整修?簽合約該注意什麼?整修過程中又該小心避免哪些狀況才不會當冤大頭,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近期網友們裝修時遇到的困擾與糾紛,快來一起往下看看!
image source:freepik(示意圖)
說到裝修困擾,除了要擔心常見的合約爭議,近期讓不少屋主困擾的,莫過於因疫情來攪局,各種延期、噪音投訴案件大增。
這種不可抗因素讓網友們大嘆真衰,各種糾紛少不了,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疫情間的裝修狀況有哪些,你是否也心有戚戚焉呢?

NO.5 因缺工費用增加
疫情間因為運輸成本增加,各種原物料漲價,建築原料木板更是漲了6倍,不只缺料也缺工人,因為疫情間的嚴格入境政策,導致移工也無法補足建築業人力,業者只好提高成本,像是拆除的工程車金額也都跟著拉高,讓疫情間裝修的裝潢成本因此增加,不僅預售屋業者苦不堪言,屋主們也覺得荷包心痛。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4 投訴噪音機率增
居家防疫大人遠端辦公、小孩遠距上課,已經是許多台灣民眾的新生活,不過WFH跟上課,其實都很需要安靜的環境,這時候若持續裝修,電鑽狂撞發出「咚咚咚」聲響特別容易讓人崩潰,因此疫情間裝修噪音投訴案飆升,人口密集度高的台北市在進入三級警戒後,室內噪音投訴平均一天14件,工地施工則更是約20件。

image source: freepik
NO.3 社區不給工班進
社區群聚傳染容易造成破口,有網友曾在疫情高峰期間,看到社區大樓管理中心因應疫情,要求「全體住戶停止裝潢工程」引起網友熱烈討論,雖然大多數網友認同管委會做法,但有專家表示其實裝修如果符合實聯制、符合安全距離跟戴口罩等防疫規範,其實仍可以進行,管委會要求禁止恐怕很難有法源根據。

image source: unsplash
NO.2 工期因疫情延宕
有網友表示,自己才剛貸款買房,準備裝修後入住,沒想到疫情突然爆發,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就算施工人數在規定範圍內,與管委會協商後只能延後裝潢,讓原PO無奈表示,好不容易有了房子卻不能住「是買來擺設嗎?」、「心情真的很糟」也有人因為原住處租約將到期,因裝修延期,只能拜託房東讓自己多住一段時間,同時負擔兩個住處費用,資金壓力山大。

image source: freepik
NO.1 擔心施工會群聚
疫情爆發來得又急又猛,幾乎所有人的計畫都被打亂,由於三級警戒期間,室內不可有超過5人以上群聚,就算工班人數沒超過,但是裝修人員接觸人流多,工人們進進出出,不僅讓人擔心會有染疫風險,也會使社區鄰居人心惶惶,成為疫情間裝修最大煩惱,曾有網友發文詢問是否該立馬暫停,許多支持留言表示「還是等疫情結束比較保險吧」、「師傅一堆高危險群,不怕被傳染就繼續工作吧」。

image source: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