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COVID-19本土確診案例連日破百,全台進入「強化三級警戒」,各項新防疫政策因應而生,對許多人造成衝擊與改變,以前看似平凡穩定的生活,現在都突然變得好遙遠,疫情下也開始出現新的工作及上課模式,這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
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自本土疫情爆發後,網友熱烈討論哪些防疫措施,及這些措施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
image source:pexels
NO. 10 拆除運動場籃框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運動時口沫橫飛,有群聚感染風險,5月21日大動作拆除市內358個籃框,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因民眾在戶外不戴口罩打球,下令拆除籃球場籃框,並將場館運動設施拉上警示線。
不過有網友發現,桃園市帶領的拆除人員沒戴口罩,加上現場聚集大陣仗人馬,被質疑違反「停止室外10人以上聚會」規定。

image source:臉書/鄭文燦
NO. 9 停止室內五人、室外十人以上聚會
國內本土確診案例連日破百,雙北首先提升至第三級警戒,後來全國亦提升至三級警戒、強化三級警戒,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聚會(同住者不算),違反規定者會重處6萬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現在許多企業因此實施「在家上班」制度,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image source:pexels(示意圖)
NO. 8 徵召退休、離職醫護人員
由於本土疫情突然爆發,醫療人力吃緊,台北市長柯文哲5月19日發出「徵召令」,邀請所有離退職的醫護人員加入抗疫戰線,獲得極大迴響。
許多退休醫護人員義不容辭表示「現在國家需要我」、「如果有需要的話,就來貢獻自己力量」,讓民眾熱淚感謝,「謝謝你們無私奉獻」、「謝謝你們的付出」。

image source:臉書/柯文哲
NO. 7 餐飲業禁止內用,全面採外帶、外送
為了避免群聚,各縣市先後規定,包含夜市、美食街、飲料店、餐廳、早餐店等,餐飲業一律禁止內用,全面採外帶、外送。
許多民眾雖然表示支持,不過因此衍生出新的議題,有工地工人在網路上抱怨,他們沒有辦公室、沒有地方內用三餐,只能直接在戶外用餐,又擔心被警察開罰,對此,指揮中心提出解套方案,工地工程人員可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脫下口罩飲食及飲水,其餘時間則得戴好口罩。

image source:unsplash(示意圖)
NO. 6 兩人以上同車應配戴口罩
先前有網友發文表示,因為在車內沒戴口罩被開罰單,連女星藍心湄也在臉書詢問「請問一下大神們,自駕也是要戴口罩嗎?」指揮中心後於5月21日給答案,指出車內算是密閉空間,明訂自行開車者,兩人以上同車就應配戴口罩;若為獨自開車,在不影響、不接觸他人的情況下,可不用戴口罩,掀起兩極意見,有網友認為「矯枉過正」,也有網友肯定「本來就要戴好戴滿」。

image source:unsplash(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