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穩私,特此提出聲明。

了解隱私權聲明。

dailyview-logo
search
每日最新調查 網路爆紅新聞 房產溫度計

跟不上最新話題﹑聽不懂網路流行語?

一鍵就訂閱,話題不漏接!
訂閱 Line Notify
魔鬼真的藏在細節裡!十大你不可不知的地雷白牌產品

魔鬼真的藏在細節裡!十大你不可不知的地雷白牌產品

黑心白牌品無所不在,儘管價格低,但少了保障就等於不定時炸彈!快來看看哪些地雷款選購時一定要當心!

一分錢一分貨,銅板價陷阱多。

你知道什麼是「白牌」商品嗎?簡單來說是由小廠商所生產,未掛牌的各式商品;由於它們沒有響亮標誌,業者因此能省去行銷品牌費用,大幅壓低商品價格,供給下游通路商貼標籤販售或自行於市場交易。

看到這~相信各位金頭腦已略知一二白牌商品最大優勢即在於「價格」。相較大廠的商品價位明顯划算許多,所有你想得到的民生所需,包括菸、酒、手機、平板、電腦等,都能看到白牌款蹤跡。

只是一分錢一分貨,白牌品因為少了品牌保證,品質自然缺少保障,安規等測試上可能有疏漏,以致爆炸、起火、傷身等事件屢上新聞版面。為避免網友成冤大頭,花錢買到不定時炸彈,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告訴你十大不可不知的地雷白牌產品,讓你多加留意細節裡的魔鬼,拒當下一個受害者!

image source:pixabay

價值
No.1 白牌菸

受菸捐及菸稅影響,台灣菸價持續調漲,讓癮君子苦不堪言,為兼顧菸癮與荷包,紛紛尋求坊間較廉價的白牌菸,也因為這樣,國內走私菸以及免稅菸品越來越多,連總統府侍衛室都加入購買大量免稅菸品。

目前進口或國產菸品合理價格均每包65元以上,就算是在機場購買的免稅菸,也是在這個價格之上,但這些被民間戲稱為「自創品牌」的白牌菸品,卻以不合理的低價格,從南到北充斥市面,廣受勞動階級歡迎。

可怕的事來了!過去有人形容這種菸十分嗆辣,抽完後不僅喉嚨感到乾燥,第二天起床吐的痰還又黑又濃,嚇得再也不敢買白牌菸了。

image source:shine.cn(示意圖)

走私菸

過去政府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法內容中,包括「擴大菸盒警示圖文面積至85%」及「禁加味菸」,這兩個政策其實也存在催化白牌菸氾濫的隱憂。原因是,雖然菸盒警示圖文面積提高至85%很嚇人,企圖達到嚇阻作用,但一來品牌難辨識、導致消費者與販售業者之間爭執;二是假貨想冒充包裝變得更加容易,菸品本身防偽機制降低,白牌菸自然猖獗。

另外,禁止加味菸的部分,雖然國人遠離更毒、更容易使人上癮的「包糖衣毒藥」是好事,但習慣加味菸的人士,在還沒戒菸前,買不到合法加味菸便轉而購買坊間走私菸,變相提高買到假貨的危險性,同時,政府企圖干預市場商品種類,也將大大影響消費者權益。

白牌菸因無進行合法衛生檢驗,損害民眾健康程度大為提升,甚至有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傷害的風險,為了不損及健康,在此呼籲大家別買來路不明的菸!

★網路溫度計提醒您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吸菸害人害己,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image source:網易

image source:unplash

No.2 白牌藥

不管是保健食品還是成藥,都需要經過專業指示才能夠服用,畢竟俗話說「藥用得不好就是毒」,正確的服用劑量與方式不僅能讓人從病痛中恢復元氣,有些還能夠滋補養身,成為強心健體的輔助保健品。

但要注意的是,市場上有不肖業者就鎖定了民眾求好心切的心,有時會過於誇大療效,甚至拿不出食藥署或相關機構的檢驗證明,只是一味的推銷無從證實的藥效,讓食用者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

所以囉,購買保健食品或成藥時,一定要確認其是否合法,否則吃壞身體可是得不償失啊~

image source:unplash(示意圖)

No.3 白牌酒

人家說小酌怡情,許多民眾相聚時刻總是無酒不歡,加上部分酒是入菜提味的關鍵食材,因此家家戶戶都可見其蹤跡。只是隨菸酒稅逐年調升,很多人會選擇廉價酒,即白牌酒,其中常見的米酒就存在成分劣質風險。過去就曾有業者為逃漏稅和降低成本,不用傳統純米發酵,改用劣質酒精及香料合成米酒,害飲用過量的人肝臟產生沈重負擔。

「肝若不好,人生丟黑白!」你我都知道肝是很會「忍」的器官,等出現不適已受損嚴重,所以買酒時千萬別找像6瓶一百等便宜貨,收購常見品牌才是聰明選擇。


image source:unplash(示意圖)

No.4 白牌計程車

計程車、Uber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隨時隨地可以招攬車輛、機動性更高的優點,相當方便的特色讓民眾讚譽有加,只是看似便利的背後,也可能藏有危機。

與其他的大眾運輸工具不同,計程車、Uber等多是私人接送,若是合法經營的業者,其硬體設施、GPS定位系統自然少不了,讓乘客多一層保障,但也有不肖人士開報廢車、偽裝成計程車司機洗劫乘客,這類新聞在全球各地時有所聞,搭乘時要特別注意。

上車時多留意司機執照、記下車牌或定時回報給親友,都是搭車時自保的小技巧。

image source:pixabay(示意圖)

No.5 白牌鞋

對現任人來說,鞋子不再只是功能性配件,品牌聯名或限定款,只要穿上它你就可以變成「狠腳色」,但隨著炒貨商的橫行,稀有鞋款的售價更是驚呆千萬網友——這時假鞋商就出現了!

標榜著同款但價格更低的假鞋,往往讓人一不小心就掉入了仿冒品的陷阱,雖然有人認為假鞋畢竟不像3C產品一樣會有致命的危險,但劣質的鞋款無法完全保護好我們的腳踝,就曾經有網友做過「穿假鞋打球」的實驗,直呼一點都不透氣外,還因為柔軟度與支撐性不足,差點將腳踝扭傷了。

image source:幫趣(示意圖)

標籤:

本則時事分析,你覺得?

媒體引用報導

← 左右滑動看更多 →

social_fb social_line social_tele social_msg goTop
x

訂閱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