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內容奔放的社群網路,新聞網站的討論更聚焦於對於傳統文化的衝擊、該怎麼樣教育下一代以及修改民法的相關問題。議題比社群網路更加集中,並且也加進了不同世代面對社會觀念變遷下,因為變動導致焦慮感的相關討論!像是邱太三的考妣說,其實就蘊含了對於傳統文化、教育問題的焦慮,新聞網站比起社群網站,更能將這些觀點全盤點出。
除此之外新聞涵納的觀點,也更著墨於國家資源分配、經濟成長力的思考,這也是社群網路討論中比較缺乏的部分,如果想要把同婚議題更加深入思考的話,各大新聞平台上的關鍵字整理當然也不能放過囉!
No.5 傳統文化的衝擊
對於同志婚姻有質疑的點,很多都聚焦在所謂「傳統文化」上的討論,其中最令人不安的就是中華文化傳統下,傳宗接代的疑慮,也就是「不孝有三,無後最大」,更有許多反對者會擔心如果同志婚姻通過後,也會對於人類的繁衍產生巨大的衝擊!
不過對此也有實證研究發現,目前三個將同性婚姻「直接合法化的國家」(未另定專法),他們的總生育率這幾年依然平穩,沒有大幅下降的疑慮。

image source:big5
No.4 教育問題
很多時候人們去教育下一代的方法往往是使用「經驗傳承」的模式,但隨著網路科技發展、資訊傳播快速,更多的發明、發現接連爆炸產出的時候,經驗傳承可能就沒辦法貼近下一個世代的每個人了。像是大家會很恐慌該怎麼教小孩其實男生也可以愛男生、女生也可以愛女生?或是不知道未來祖先牌位要寫「考考還是妣妣」?這其實都是源於同樣的一種,不知道如何教育的焦慮感作祟。

image source:imgur
No.3 立專法與否
另外到底該不該立專法的問題,就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有的人會希望婚姻還是要以男女性別為前提,既然是兩個同樣性別的人,就不應該納入男女專用的婚姻制度;除此之外卻有一種聲音表示,既然台灣的經濟都這麼差了,應該要把立法資源好好珍惜,不要再浪費於同性戀的權利保障上了!但對此也有不同意見覺得,如果連一個讓人安心的環境都不願給予,又要如何讓一個國家的人民可以專心提高生產力?

image source:cdn
No.2 同志的平等、人權
對於3月24日的同性婚姻釋憲案,參與者都一再重申同志人權的問題,但對此護家盟提出了質疑的態度,他們認為公民、人權、尊嚴等,這些都沒問題,也沒有被否認!但有人權、有尊嚴,就能有婚姻權嗎?小三、小王、戀童…等等,是不是有婚姻權了?邏輯顯然沒有推論性,更不等於必須接受同性性行為。
除此之外護家盟更認為同性戀目前的狀況是「去疾病化」,未必能代換為「正常」的認定,即便是正常人,哥哥和妹妹都是正常人啊,但是他們可以結婚嗎?只要正常,就可以要求關係與行為嗎?婚姻是正常人就可以進入的嗎?

image source:post852
No.1 修改民法
除了不同意見爭議不斷外,也有立委受到這次爭議的波及,北北基的安定力量聯盟,就高呼著「罷免黃國昌」開始進行罷免運動,一位抗議的媽媽認為,原本以為黃國昌的形象清新才投給他,沒想到他的政見還包含教育小孩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別,真的太殘害幼苗!其他抗議民眾也非常不滿他支持修改民法、讓同性結婚的立場。
但同志團體依然不斷呼籲,希望可以不要另立專法,直接修改民法即可,畢竟另立專法太過勞師動眾,更重要的是修改民法,代表國家承認同性戀,這同時也代表著一種一視同仁的尊嚴!如果是沒有正當理由的隔離行為,就是一種歧視!

image source:imgur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04月15日,共半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新聞頻道、Facebook、PTT及各大討論區、部落格等,針對討論『同性婚姻、婚姻平權』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